10月14日,动画电影《天书奇谭》4K纪念版发布定档海报,宣布将于11月5日登陆全国大银幕。而这部被几代人奉为经典的动画片,就不得不提起背后的制作团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家动画电影厂,曾是亚洲动画的王者,与西方迪士尼比肩,更是一部中国动画发展史的缩影。

中国动画片事业起步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到70、80年代达到顶峰,当时动画片制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实力足可以跟美、日抗衡。

然而随着时代的更迭,中国动画电影逐渐摒弃了自身的传统特色,加之动画人才的流失,中国动画也随之没落。而作为当时中国第一动画片大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开创了中国动画片的黄金时代,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动画的巅峰。

上美厂的鼎盛与衰落,不仅代表了中国动画的辉煌与没落,也暗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由盛而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个历经半个世纪的风月是如何起步建立,又是如何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呢?

01 传统文化才是中国动画故事的精髓

近年来,随着国潮的兴起,国产动画也在回归自身的传统,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动画模式,如《大圣归来》《哪吒》等优秀作品,似乎也让国人看到中国动画的兴起,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我们传统文化的内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画家张光宇在《装饰美术的创作问题》一文提到,“有多少人,还存在着对民族传统的独特优越性不够重视、甚至怀疑的问题呢?这样就妄想在脱离传统下来建立新美术的繁荣,那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了。

2008年,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将中国的故事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外国人讲述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而征服了世界,这也不得不让国人感慨中国文化元素魅力的同时,反思国产动画的未来出路在何方?

随后2015年的《大圣归来》取得了不小的成功,这部电影依然选材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西游记》,虽然讲述的是中国故事,但依然可窥见好莱坞动画的影子。

不少人将《大圣归来》与半个世纪以前由万籁鸣和唐澄指导的“镇厂之宝”《大闹天宫》相比,因为《大闹天宫》这部电影代表着中国动画艺术的巅峰,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中国动画的“奠基者”万氏兄弟

讲到上美厂就不得不提到万籁鸣、万古蟾两兄弟。两人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出生于1900年的江苏南京,还有另外两个弟弟万超尘、万涤寰,共兄弟四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张光宇(中)与万籁鸣、万古蟾

万氏兄弟的父亲是绸缎商人,略懂美术,母亲心灵手巧,会绣花剪纸。兄弟四人自幼喜欢美术,在父母的支持下,学习绘画。

1919年,18岁的万籁鸣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美术部。先后在美术部、活动影戏部任职。主要创作广告画,并为杂志绘插图和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万籁鸣,中国动画片开山祖师,世界级动画导演,代表作《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神笔马良》等。

1921年,万古蟾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后在该校、上海大学、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任教。万超尘1922年肄业于南京美术专科学校,1924年肄业于上海东方艺术专科学校装饰系。后来三个兄弟一起进入商务印书馆影戏部工作,投入中国动画片的实验和创作,时称“万氏卡通”。

1925年,万籁鸣、万古蟾兄弟二人合拍“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被视为中国动画的“雏形”。

1926年,兄弟二人加入长城画片公司,并合作创作了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宣告了中国美术电影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大脑画室》,中国首部黑白动画片,片长10分钟,却做到了真人与动画的结合。

抗战初期,唐氏兄弟抱着“以动画为武器”的信念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合作完成了《国人速醒》《民族痛史》《龟兔赛跑》《骆驼献舞》《抗战标语》等多部动画短片。直到1940年,国民政府消极抗战政策出台,一切抗战内容的影片都被排斥,甚至停拍。

1937年,美国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卡通片《白雪公主》在上海放映,万人空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雪公主》的热映对万氏兄弟触动很大,于是兄弟二人决心拍一部高质量的动画长片扬眉吐气。

值得一提的是,万氏兄弟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桥段,并定名《铁扇公主》,颇有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片尾“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胜利”这句鼓舞抗日斗争的标语,但在放映时,却遭遇了当局的剪刀!

筹拍时,制作方觉得风险太大,《铁扇公主》差点夭折,万籁鸣拍着胸脯担保不亏本,才使得本片没有半途而废。

就这样,100多人经过1年半的苦干,于1941年完成了这部80分钟的黑白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并以中国联合影业公司名义发行、上映。

该片在上海的3个电影院同时放映,票房收入超过了当时上映的所有故事片,一时艳惊上海滩,成为当时比肩世界一流动画电影的杰作!

这是亚洲,也是继美国的《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长片,标志着当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据说,日本漫画大师手冢治虫曾说他正是看了这部动画片后,弃医学画,决定从事动画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手冢治虫,日本动漫大师,代表作《铁臂阿童木》

后来手冢治虫访问中国时,还特意拜访了万籁鸣先生,拉着万籁鸣先生的手激动地说,“我就是看了您的动画,才走上动漫道路的!

03 上美厂的伟大尝试:从木偶片到水墨片

从1950到1952年两年时间里,上海长江电影制片厂、文华影业公司、国泰影业公司、昆仑影业公司等8家私营电影企业联合组建成国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

1953年2月,上海电影制片厂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合并,但仍沿用“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名称。其中,“东北电影制片厂”早在1949年就成立了“美术片组”,并于次年迁到上海,隶属“上海电影制片厂”。

1957年4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建厂,设立动画、木偶和剪纸3个制作部门,成为新中国最早、也是最大规模的电影制片厂。“特伟”先生出任第一任厂长,万氏兄弟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动画片导演,从此开启了中国动画片的“黄金时代”!

图/特伟,中国动画艺术家、动画电影“中国学派”创始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式建厂前,美术片组已摄制动画片94部,先后创造了数个“第一”!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探索民族风格之路,除了题材、立意、形象、布景之外,还运用了剪纸、木偶、水墨画、皮影、折纸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开创了传统艺术运用于动画片的先河!

1955年,上海美影厂出品了“第一部国产木偶神话片”《神笔马良》,由靳夕、尤磊担任导演,洪汛涛任编剧,获得“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也是第一次国产动画片在国际上获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了“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人物造型借鉴京剧脸谱艺术,摄制出品动画片《骄傲的将军》,被誉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开山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骄傲的将军》讲述了一位得胜归来的将军骄傲自满,荒废武艺兵法,最后被敌人活捉的故事。

1957年初,万古蟾带领陈正鸿、詹同、刘凤展、谢友根、车慧及杜春甫、胡进庆等组成剪纸片试验小组,开始筹拍剪纸片,从而开拓了新美术片的种类。

他们第一次试拍并不很成功,操作起来有很大的困难,由于人物由于定位不准,拍出的人物动作有点抖。

1958年初,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开始第二次拍摄。

由于吸取了第一次试拍的教训,经过1年多的艰苦奋战,由万古蟾导演,包蕾编剧的“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拍摄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可以说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非常高产的一年,陆续拍摄了24部动画片,如《过猴山》、《小鲤鱼跳龙门》等。

1959年,设计师“徐景达”为尝试制作“水墨”风格的动画,找到摄影师“段孝萱”商讨,于是谈到“齐白石的画可以印在脸盆上,看上去很逼真,能不能把它做成动画?”的构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徐景达,历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术设计、导演,参与执导并指导了《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

于是两人又找来了时任美影厂总技师“钱家骏”一起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钱家俊,曾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总技师,中国动画电影的先驱之一!

接着他们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水墨画实验,几乎是全厂总动员,投入到水墨片的拍摄中,于1960年7月制作出了7分钟的“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该片改编自方慧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原型出自于白石老人的水墨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由盛特伟、钱家骏、唐澄担任导演,方慧珍、盛璐德担任编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片先后5次在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奖项:

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

法国第四届安纳西国际动画节短片特别奖

第四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南斯拉夫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

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第四届国际青少年电影节二等奖!

同年,虞哲光以“儿童手工折纸”为造型拍出了“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该片于1981年9月参加意大利第十一届吉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放映,受到好评。

许多外国观众说,“如果中国美术片(指《聪明的鸭子》)参加比赛,一定能获奖。

04 大闹天宫,上美厂的巅峰时刻

1964年,由万籁鸣、唐澄联合执导,李克弱、万籁鸣编剧,美术设计张光宇,历时4年,堪称中国动画史里程牌之作的《大闹天空》横空出世!

图/《大闹天宫》曾荣获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伦敦国际电影节年度杰出电影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光宇”何许人也?动画界之外,张光宇的名气可能更胜过万籁鸣,他是中国装饰艺术之父,也是一名漫画家。

同时,他还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张光宇,中国著名动画艺术家、动画电影“中国学派”创始人之一

作为动画界的“新人”,张光宇完全不顾虑自己的权威、面子问题,恳切的要求动画制作组尊重动画特有的创作规律进行修改。

由于支气管炎发病,张光宇只做一些前期的设计工作,并没有深度参与《大闹天宫》的制作。

来得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大闹天宫》剧照

最终,完成《大闹天宫》孙悟空最终造型定稿的是首席动画设计师“严定宪”。

日后,严定宪联合执导了《哪吒闹海》《金猴降妖》等,被誉为“美猴王之父”。

导演万籁鸣在《大闹天宫》的视听语言上,展现了超越时代的惊人水准——美术电影也是电影,同样需要对电影手法的掌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大闹天宫》片段

他吸收了苏联的蒙太奇手法,并将之运用在具有传统中国风格的画面中,这也成为了他一生艺术修养沉淀的“集大成之作”。

《铁扇公主》与《大闹天宫》是万籁鸣导演最具风格特色的两部作品,且都是以塑造“孙悟空”的独特形象为核心。更难得的是,孙悟空的形象在万籁鸣先生的创作中获得了延续和成长。

从钻入铁扇公主的肚子小打小闹一番,到天庭大闹一场,万籁鸣将原著中孙悟空被压迫的下场改编为最终获得胜利的结局,也表现出万籁鸣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追求自由表达的自觉性。

万籁鸣在回顾《大闹天宫》创作过程时说:“孙悟空的外形和内在品质方面包含了他所具有的猴、神、人三者的特点,缺一不可。”他独特的动画创作,赋予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十分熟悉的“孙悟空”人性化的诠释和全新的命运,因此获得了几代中国观众的强烈共鸣。

《大闹天宫》之后,正值全国政治运动的特殊时期,上美厂开始进入“沉默期”。

05 哪吒闹海之后,上美厂走向衰落

1979年,上美厂为庆祝建国30周年,历时15个月,创作出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从此雄峰崛地而起,与《大闹天宫》双峰并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上美厂发表木偶戏新作《阿凡提》,成为了80后一代人共同的回忆。

1980年6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办了以介绍美术片为主要内容的儿童双月刊《孙悟空》,发行量最高达40多万份。

同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动画片《雪孩子》。与此前的喜剧风格不同,这次的故事是悲情收尾。在影片末,雪孩子最终融化、灵魂飞上天空的场景,不知多少80后哭晕在厕所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1年,上美厂制作出《三个和尚》,该片幽默隽永,完美诠释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中国谚语。

1984年,上美厂再次推出大作《黑猫警长》,成为原创经典动画之一。

该动画自1984年播出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少年儿童们的喜爱,成为了80后美好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黑猫警长》片段

1984年,宫崎骏和高畑勋造访中国,并向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赠送了《风之谷》的胶片,并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令他们失望的是,美影厂高层最关心的是按件计酬的制度。

对此,高畑勋说,“中国动画艺术电影的探索在改革开放之后,因为要追求利润反倒衰退了。”而宫崎骏则表现出“对中国动画的失望无以复加”。

图/宫崎骏与高畑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6月27日,高畑勋在东京接受南方周末特约记者进行了近六小时的采访。这也是吉卜力的核心人物第一次接受中国记者的专访。

高畑勋就表示自己和宫崎骏都很赞赏和看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作品:“尤其是特伟先生的水墨画动画片,让我们受到巨大影响。以后作品中才出现了留白。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厂商,在混乱的日子里,流失了众多动画人才。万籁鸣先生在此期间被下放,他的兄弟万古蟾先生也被下放到上海市郊奉贤县的干校劳动。

上世纪80、9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了一系列佳作,如《葫芦兄弟(1986)》《邋遢大王(1987)》、《贝塔和舒克(1989)》、《十二生肖(1995)》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90年代初之后的10年,整个中国文化娱乐产业也进入了最为低谷的10年。

随着第一代中国动画大师们的离世和体制的掣肘,上美厂的核心因素逐步消失,开始迅速进入“衰退期”!

其实上美厂一直以来面临着资金不足、编剧短缺、制作人才与播放平台的少等诸多难题。进入21世纪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了不少动画作品,但佳作难现,开始走上“吃老本”的不归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贝塔和舒克》剧照

一篇题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兴与衰》讲道:“探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兴衰的脉络其实也是检视中国动画行业的历史,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经代表中国动画的最高水准,也有过至今无法复制的辉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经和正在遇到的困境也是中国动画的集体困境。

文/白墨

编/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