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善的充换电网络和高效率,是解决补能问题的关键。

文/郭文静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纯电动车在充电站排队4小时、充电1小时的补能难题,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不少纯电动车主都站出来大吐苦水,一时间纯电动车补能焦虑再度成为社会焦点。

与纯电动车补能焦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能源车销量和渗透率的不断走高。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33.4万辆,同比增长202.1%;1-9月累计销量达到181.8万辆,同比增长203.1%;9月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突破20%,达到20.4%,1-9月累计渗透率也达到13.7%,远高于2020年全年新能源车5.8%的渗透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业普遍认为,新能源车已经到了爆发期,甚至有机构给出了明年新能源车销量将突破500万辆的预期,在这样的高速增长预期下,充电难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让解决长途出行“排队4小时充电1小时”的尴尬场景,成了摆在所有相关企业面前的难题。

10月11日-1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1第三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在南京召开,关于新能源车补能问题,产业链相关企业进行了专题讨论,各企业代表均表示,当前行业急需建立高质量充电网络。

充换电模式并存,快慢充网络互补

为了解决补能焦虑,不同车企给出了不同的方案,目前最为主流的两大方案是高压快充技术和换电技术,前者的代表企业是特斯拉,后者的代表企业是蔚来,这两种方案哪种更好、哪种会成为未来的主流,一直是业界争论的话题,而在此次参与讨论的各位嘉宾看来,这两种模式不是只能存一的,而将是长期并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为推出下一代纯电动车做准备的理想汽车,也将选择高压快充路线,理想汽车副总裁、充电网络负责人孙广敏表示,从能源补给的角度来说,换电和充电本质是一样的,核心就是企业的服务和充电效率,能否在电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满足用户对于“充电补能像加油一样便捷”的需求,只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哪种方案都可行。

在高压快充这条路线下,已经有极氪360kW充电功率、充电5分钟续航120km的方案,也有广汽埃安480kW充电功率、充电5分钟续航200km的方案,都成为消费者看中的“卖点”,对此孙广敏透露,未来理想汽车将推出400kW功率快充方案,达到充电10分钟续航400km的体验。

高压快充路线深受消费者欢迎,但快充桩建设成本偏高,目前只能在很小范围内普及,未来是否公共充电网络也将进行升级全面进入快充时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会长周丽波表示,在中国这样幅员辽阔、高速路网发达的环境下,推动超级快充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这与慢充网络并不冲突,“在高速路、土地资源和电力资源紧张的大城市,快速充电需求更加强烈,在中小城市发展慢充也能满足用户需求,我们的超级快充是面向未来下一代的直流充电系统,与慢充路线并不矛盾,可以长期共存”。

解决补能痛点,充电网络效率是关键

充电网络本身效率是影响纯电动车用户补能体验的关键因素,而充电桩质量、安全、匹配性、易用性等问题,也都对用户补能体验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此次活动的重要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副院长高翔表示,要解决当前的补能痛点,需要搭建一个高质量充电平台,而这个“高质量”指的不仅仅是充电桩的质量,也指的是充电效率和服务质量,核心是电动车用户的补能体验。

提升用户体验这项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自然是第三方充电服务商,而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是盈利。众所周知,目前充电桩建设还是一个“亏本买卖”,在持续烧钱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充电桩服务水平,如何寻求盈利之道,是整个行业都在探索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童君表示,充电网络建设和运营的确是个初始投资很高的事业,但随着电动车保有量增加、充电效率提升、运营模式智能化等发展,充电业务的盈利情况也将大幅改善,而且除了充电业务,充电站可挖掘的盈利空间还有很多。

针对国庆假期引发热议的纯电动车长时间排队充电的问题,童君表示,高速路的充电需求是特定时段矛盾的放大,看上去似乎很难解决,但实际上可以从改变用户补能习惯的角度思考解决方案,充电桩并不是必须建立在高速服务区,完全可以在服务区之外的高速沿线城镇建设充电站,用户可以在这些区域完成补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纯电动车用户为什么非要在高速服务区排队呢?完全可以下了高速到附近城镇充电站补能,这是一个用户习惯的改变,需要整个行业去做市场教育。”童君表示。

高翔表示,除了改变用户习惯,目前充电业务不盈利还有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充电价格受政策限制,实际调查显示,纯电动车主是愿意为了更快充电、更好的充电服务,付出更高价格的,这意味着价格也可以对充电效率起调节作用。

写在最后

排队4小时、充电1小时才能继续出行的体验,已经吓退了不少电动车的潜在用户,随着电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如果补能网络建设不能跟上,那么补能焦虑将愈发强烈,尤其是在越来越多电动车主有驾驶电动车长途出行需求的情况下,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整个产业链协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