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晚以来,河南卫视以精彩鲜活的艺术创新,立足优秀中华文化,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美轮美奂现象级节目,令人叹为观止。

把厚重的文化创新重新梳理表达,让沉睡千年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从2021年春节到重阳节,每一次的节目呈现由浅至深,从最初视觉感强烈的节目不断激发受众的注意力、好奇心,让文化传承于潜移默化之中。

创新的奇妙游,是一次与传统的对话

中原文化,是河洛文化、汉字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三商文化、史前文化、神龙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的结合体。它还有殷墟安阳、魏都许昌、帝丘濮阳,还有商丘、南阳、夏邑、偃师、禹州、虞城、淮阳等中华古都。不仅具有根源性、原创性、包容性,还有开放性、基础性。它是中华文化之根,是华夏民族之摇篮,是天下之中心。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当传统节日与现代趣味跨界融合,当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完美碰撞,大雅国风,意蕴新生。

01

《河南春晚,“当朝不让你好牛”》

大唐盛世,奇妙之旅博物馆里“复活”的唐宫小姐姐穿梭于古今文明之间,让人感叹天下万物唯“新”不破。

《唐宫夜宴》超越了传统意义的舞台舞蹈,融合了舞蹈、文物、科技等一系列元素,是立体呈现中原文化魅力的舞蹈作品。

就像这支舞蹈的编导陈琳在采访中所说:“舞蹈艺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当我透过玻璃罩看到他的时候,就像在和1500的前辈对话”。

文章《探寻〈唐宫夜宴〉的“出圈”秘籍》也说:“在荧屏上,观众们看到的不只是唐朝宫廷中乐师的表演,更是跟随这群可爱的姑娘,从唐朝走向华夏文明,从宫廷走向中原沃土,尽情地欣赏着河南悠悠文化中一颗颗闪烁的璀璨明珠。”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写道:“《唐宫夜宴》那种‘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之唐代风韵,跃然眼前,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之风穿越时空,横扫牛年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元宵奇妙夜》

这是沉睡千年意外苏醒的唐俑少女精心策划的一次出逃之旅,更是一场穿越千年美轮美奂的文化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俑小姐姐们来到「明堂」看歌舞表演《芙蓉池》,“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唐宫小姐姐们一改俏皮活泼、圆润可爱的形象,在金碧辉煌的明堂大殿中手持莲花翩跹起舞,人与景相融,舞随韵律而动。

流畅而妩媚的舞姿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端庄富贵、恢弘壮丽的盛唐。

03

《清明奇妙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宫小姐姐”变身二次元“唐小妹”,在万物清明之际,穿越古今,畅游大美河南,打卡文化坐标。

河南地级市的一次打卡之旅,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探索,郑州-开封-信阳-登封-安阳;从书法文化到茶文化再到戏剧文化,交相辉映,妙趣横生。

人在画上走,画在眼中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次元“唐小妹”畅游在山水画作中,流连忘返,这是写意和写实的结合。

我们的古典文化明明存在已久,我们仿佛忘却了;它们明明伴我们左右,我们好像忽略了,这一次我们重新认识它,它又重新生在脑海里。

鲜衣怒马少年时,且歌且行且从容

舞蹈和山景的结合《纸扇书生》,舞者在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少林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中岳庙(始建于秦,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老君山金顶潇洒起舞,

森森古柏,翠意盎然,古朴庄严的寺庙,清幽典雅的道观,学子们灵动的身姿游走其中,千年地标仿佛从沉睡中醒来,变得趣味丛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端午奇妙游》

《洛神水赋》-《祈》创作者采用独特的创作理念与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水下舞蹈的形式呈现出千古名篇《洛神赋》中绝世美女“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美,水的灵动和女性的柔美融合得恰到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瞬间触动了观众内心对于传统文化、历史传说、艺术审美的钟情与厚爱。并在艺术与观众之间,建立了有效的衔接,使得久远的《洛神赋》以及它承载的古典浪漫主义元素,像画面中那一束光穿透到观众的内心。

这是一次当代审美与传统文化的巧妙结合,亦是古典美与当代性的一次“美美与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七夕奇妙游》

《龙门金刚》是力量与浪漫的结合

金刚象征着力量,飞天象征着柔美,一段《龙门金刚》诠释了何为刚柔并济。

梦舞龙门,生生不息,一步一重天,一夜一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赋能让千年残像再现“最初模样”

《龙门金刚》舞蹈在展示龙门乐伎和飞天的同时,着重塑造了龙门金刚大力士的艺术形象。

舞蹈抓取龙门石窟雕刻的金刚形象,运用AR技术加入科技感包装。在节目尾声主创团队根据龙门石窟的研究成果进行电脑着色复原,独具匠心地表达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七夕奇妙游》不只谈爱情,不只有浪漫

节目里有豫剧、昆曲,有皮影戏这种流传千百年的文化代表,也有代表现代科技的探月工程。

古时,在农耕文明中,古人仰望星空,想象着“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这是他们对于宇宙的探索与浪漫的表达。今天,人们承接着古人对星河源头追寻的梦想,将神舟飞船、空间站、探测器、宇航员送上太空,探索与感知那遥远的星宿所承载的宇宙秘密。

正如《七夕奇妙游》总导演李鹏说:“牛郎星和织女星,是七夕民俗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银河直流而下,地下织女在吟唱。古人在对星空的探索中,有浪漫的想象与向往。这种牵引也延续到现在,“探月工程叫‘嫦娥’,空间站叫‘天宫’,中继卫星叫‘鹊桥’,这些命名都承载了中华民族对天空的美丽憧憬,展现了我们的家国情怀。”

06

《中秋奇妙游》

中华文明,黄河文化,在一次又一次的曲折磨难,一场又一场的悲欢离合中,丰厚传承发扬光大。

这场中秋奇妙游,与“打铁花、舞狮、火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了一场时空之约。

《序·秋月稷》结合现实背景,将“祭月”“团圆”“驱邪”以及“愿丰收”等多重主题交融。

火树银花,漫天飞舞;“皓月长空,鼓舞避疫;愿天下丰谷,四海民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舞蹈《广寒宫》则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为原型,舞者的轻步曼舞与探月宇航员形成了一幅绝美的跨时空画卷,表达了人们从古至今对于探月的美好愿景。

中国人对太空的探索从未改变,中国人的飞天梦,也在几千年中赓续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7

《重阳奇妙游》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奇妙游》是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的收官之作。家与国,以小见大,穿越古今,体现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所谓传承,不止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神话、文艺、习俗等),还有血脉相连。

世有神仙鸟,浴火必重生。

在《有凤来仪》中,那只指引桓景的瑞鸟化为中华民族的神鸟凤凰。作为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凤凰历来被视为祥瑞神鸟,雄曰凤,雌曰凰,寓意纳福迎祥、驱邪禳灾。

两位舞蹈演员化身凤凰,在天地中随乐声共舞,或身姿矫健,或衣袂翩跹,或浴火涅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主创团队在节目中还用五种变换色彩,来表达凤凰“五色”所代表的“德、义、礼、仁、信”五种精神品质。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戏剧《定军山》用一段传承的背景故事诠释。整体围绕父与子、传承与坚守展开,从剧情化的内容无缝衔接至京剧选段《定军山》,用悠扬婉转的唱腔、精彩绝伦的亮相、惟妙惟肖的剧情和戏曲尊老敬贤,讲述传承,同时致敬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致敬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借古喻今,展示老年人老当益壮的精神面貌,也让戏剧文化更加富有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阳奇妙游以《追梦赤子心》结尾,在传承文化的道路上,我们将永葆赤子般的初心。只因这份执着和感动,流淌于血脉、深触至灵魂。

年龄只是数字,追梦永不停步,从历史到现代,从小人物到大国家,我们一直在追梦的路上,从未停止

艺术的奇妙传达,是一次创作者与观众的对话

01

文化的艺术,节日情感的共鸣

有网友评论说,河南台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藏着每个中国人都会产生共鸣的文化基因。”

七个节日,一次奇妙的节日文化之旅,串联的情感一次次被激活。那些节日的习俗在现代消费主义中逐渐被淹没,我们遗忘许久的节日的情感共鸣仿佛被打通了任通二脉,再次被感动。

古今辉映

现代生活节奏像滑丝的齿轮越来越快,我们总是在追求节日的高消费,是礼物和红包带来的即刻惊喜,忘却了我们最初的情感价值和文化价值。

元宵节里的花灯,你还记得吗?儿时与家人一起“打着灯笼照旧(舅)”,是黑芝麻馅儿的汤圆,而不是五颜六色晶莹剔透的的汤圆。

还记得端午时节奶奶在河边摘得芦苇叶子,粽子是最朴素的白米粽,在大锅里熬了一晚上荷叶的清香,等待一晚上的欣喜和期待。仿佛在脑海中回荡,唇齿有香。

原来我们是那个爱美的小女孩,请相信自己是很美好的存在,不用怀疑这是宇宙独一无二的色彩,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心中撷满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与远方

以前我们赏月,是家庭团聚的喜悦,亦是丰收的喜悦。

现在是航天探月,是家国同庆的喜悦,是国人的骄傲。

舞蹈《广寒宫》则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为原型,飞向月宫的嫦娥,牵起宇航员的手,中国人对太空的探索从未改变,中国人的飞天梦,也在几千年中赓续传承。

唐小月在奇妙的时空之旅中收集的信物,分别代表着国风自信、忠勇报国,在古今穿越、科技感十足的呈现中,节目传递出诸多美好的寓意和寄托,讲述着千年不变的家国情怀。

02

内容创意,故事产生的共情

中国文化是写意的文化,诗词、水墨画,是意蕴的传递,奇妙游系列节目用故事串联,让意蕴藏在故事里,透过故事传达情感。从个人的故事到家人亲情的故事再到国家的故事,以小见大。

从《清明奇妙游》开始,河南卫视制作团队就确定了“网剧+网综”的节目编排方式,用剧情的方式来触发节目的呈现。

当一个个闪光的片段在脑中浮现:唐宫夜宴娇俏唐小妹戏水赴宴、纸扇书生徜徉在清明细雨间、端午五彩洛神水下上演惊艳瞬间、七夕小女儿巧笑兮穿针引线、中秋金刚与飞天空中飞转、重阳凤凰于飞颠覆想象斑斓浪漫,更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勇于追梦的精神。

引人入胜的同时,极具记忆点,情节也易让人联想到自身,产生共情。

03

立足于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凝聚文化共识

河南卫视带来的七个节日节目带给人们一种普遍的美好与价值感,那种价值感是一种文化自信,也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内在力量的唤醒。

创作者把文化提炼出来,通过视觉表达的方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蓝箱+AR+表演),采取现代大众能够接受的视频呈现方式,给观众展示一场特别的中国美学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宫文创引领新国潮

在河南卫视《唐宫夜宴》节目火爆全网之后,“唐宫小姐姐”的IP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唐宫小姐姐的出圈”,是现代二次元动漫人物与传统文化的一次巧妙结合。

打造新国潮,从文化到文创,从节目到产品,从火起来到用起来,使文化变现。让文化的生命力触手可及,视频中的每一个人物,从虚拟到现实,从眼见到能触摸到的温度。

唐宫文创集团因《唐宫夜宴》火爆出圈而生,注册资金1.5亿元挺进文创主阵地,依托中原文化特色,打造河南省内文博I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广电智库认为:河南台的唐宫夜宴系列IP正成为官方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名片。

5月,汉服品牌“十三余”率先与“唐宫夜宴”合作,推出联名汉服,亮相天猫国风大赏,再现了唐宫夜宴的服饰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合泡泡玛特推出盲盒潮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合名创优品推出系列周边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奇妙游系列”节目中展现的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文化习俗,用歌舞的艺术形式、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视频呈现,借助互联网实现全球化传播。

扎根于华夏文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尽的资源宝库。河南卫视通过深耕优秀文化,以新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

河南卫视“奇妙游”创作团队也在《国风奇妙说》节目中说:想要传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东亚圈,乃至整个世界,而不再是文化向内延展的演绎思路。让文化传播出去,才是打造文化自信的外化表现。我们绝不能把眼光仅仅停留在自己的身上,而是要着眼于更广阔的世界。

《重阳奇妙游》中的节目《定军山》一段穿越的时空的对话,谭老先生说:为什么照这西洋影戏?一来,咱中国得有自己的影戏;二来,为了更好地流传。“这鼓槌不能丢,这戏更不能停啊。”

文脉不能断,初心不能改;与时俱进是在用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方式传承发扬我们自己的文化,代代不忘我们的来处。传承更是守护。

我们需要更多的像“奇妙游系列”这种在文化滋养下的优秀作品,植根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这方富足的沃土,用心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唱响文化自信的时代之歌。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不仅仅是一场文化狂欢。

奇妙之旅的狂欢会是昙花一现吗?

回顾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节目,不仅是一次传统与现实的对话,也是一次创作者与观众的对话,更是一次当下与未来的对话。

遨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感受时代的交叠。从舞台特效到小剧场穿越,每一次都是绝妙的体验。

舞台的创意是技术的赋能,技术没有温度,它是一种手段,为了让文化以更加饱满的面孔、更加艺术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文化是绵延不绝的,那么技术就是历久弥新的,每一次美轮美奂的表演,真正富有内涵的是文化生命力的加持。

文化自信是刻在骨子里的,我们从不缺乏,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需要被唤醒,被激活。

“奇妙游系列”是一个开始,启发我们找寻新的道路去传达中华文化。

本文同时推送到以下《中国广告》数媒矩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