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 蓝精灵

刷微博时,被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孩“圈粉”了:

家里的水管坏了,他拿工具自己修,动作娴熟利落,修起水管有模有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水管,家里大大小小的置物架,也都是他独立组装完成。

平时得空,还会系上围裙给爸爸当“洗车工”,把车洗得油光发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个这么能干的小帮手,男孩妈妈特别欣慰:“动手能力倒是很强,虽然成绩不好,但每天都很开心。”

大家也都夸孩子“真棒”,“以后会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

还有人安慰他:“学习不是全部,不是成绩好才算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啊,成绩不是优秀的唯一标准,尤其双减之后更重视孩子的综合能力。

多挖掘孩子的长处,帮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开学后,侄子班上组织了一场“夸夸大会”,老师先是鼓励家长上台夸奖自己的孩子,接着又让学生上台说出其他同学的优点。

夸孩子环节中,很多家长夸着夸着就成了“勉励大会”,让孩子听话、认真,提示他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

可到了学生发言环节,孩子们不但夸得更直接,而且内容更多样化,不只限于学习:

“蒋煜坤幽默有趣、点子多,总能想到一些别人想不到主意。”

“陈沐钦特别勤快,每次他做值日,卫生都打扫得特别干净。”

“伊诺是个大好人,每次心情不好,都会耐心听我倾诉。”

陶行知说:“教育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

人类内心最深处的需要,是感觉被认可、被欣赏。

可有的父母却觉得,管好孩子的缺点才是教育的王道,所以只是选择性关注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优点忽略不计。

殊不知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不但不利于孩子改正,父母的过度关注反而会导致孩子焦虑、自卑,越发强化自己的缺点。

男孩锡坤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擅长钻研科学实验,不但条理清晰、有耐心,专注力也很强。

可在妈妈看来,他太内向了,缺乏与人的交流能力,于是不断为他安排各种交际场合,希望他能融入集体,享受与人交往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锡坤不但没有变得开朗,反而在妈妈的强迫下更加抗拒交流,性格也更加封闭、自卑,一到集体活动就手足无措,一说话就紧张、磕磕巴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云晓教授曾在演讲中指出:“成功父母和失败父母的区别就是,前者将孩子的优点和对的东西挑出来,而后者是一眼就看到孩子的缺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优势,矫枉过正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一味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不但不会触底反弹,反而会适得其反,增加他们的挫败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孩子,都是优点被“看见”的孩子

好孩子,都是优点被“看见”的孩子

教育学博士钱志亮说:

“对每一位父母来说,看到孩子的缺点必不可少,但懂得欣赏孩子的优点,认可他的努力和进步,也是一项必备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像天上的一颗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不被父母看见的孩子,就像星星被遮挡住了光芒。

而被父母认可、接纳、欣赏的孩子,即使一时调皮,也能慢慢绽放自己的光芒。

纪录片《零零后》中的男孩池亦洋,小时候是个不折不扣的“魔童哪吒”。

他精力旺盛,经常带着一帮孩子爬树、挖地道、玩打仗,有时候还会拿着棍棒追着打其他孩子,其他家长对他避之不及,甚至试图联名投诉将他“赶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半父母遇到这样的“熊儿子”,都会领回家劈头盖脸的怒斥一顿。

可池亦洋的父母没有骂他,而是反思自己陪他太少,还从中看到他发达的运动神经和具有创造力的领袖特质。

一次偶然机会,父母发现儿子热衷于打橄榄球,就送他到专业球队加以培养。

后来池亦洋提出想去美国进一步学习橄榄球时,父母更是全力支持,一边陪他面试美国学校、一起学英语,一边陪他训练体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池亦洋发挥出内在的体能优势,成功入选国家队,还踏上了国际赛事的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的用心发现,让他从一个“问题少年”成了优秀的运动员。

教育的真谛,不是“弱化”孩子,百般挑剔孩子的不足。

而是用心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正面的激励和反馈,让他们在良性的循环中越变越好。

孩子是“好”是“坏”,很多时候取决于父母怎么“看”。

有潜力的孩子,都是被父母发掘了很多优点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盯着孩子的缺点,不如强化他的优点

盯着孩子的缺点,不如强化他的优点

心理学上有个“瓦赫拉效应”,即孩子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有强点也有弱点,一旦找到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的拓展,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超脑少年团》中的女孩崔鐘予就是如此。

她虽在语言表达上略占优势,但却因为数学上的短板变得谨小慎微,妈妈看出了端倪,不断鼓励她:

“刚刚比赛,那个人虽然在数学方面比你好,但表达能力你比他好,你很优秀的,下一轮再赢他。”

等她赢了,妈妈又告诉她:

“宝贝你真棒,不过我觉得咱们在分析这块还可以提升一下,你说是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妈妈的激励下,她在表达和分析的潜力被激发了出来。

在队员否定自己、觉得没帮到团队时,她第一时间告诉大家各司其职:

“因为我们四个人是老搭档了,朱克儒在应用软件方面特别的牛,瑞阳他也是很擅长软件方面,还有观察方面;动手还有眼睛的事情就是我擅长的,然后马哥主要是负责中心那一块的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又安慰队友:

“所以我们现在相当于一个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圆心,每个人也都是这个团队的半径,并没有什么划不划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她的调解下,原本紧张的气氛得到缓解,队员们也重拾信心投入赛事,最后,整个团队取得胜利。

孩子的优点像太阳,缺点像星星,当太阳足够闪耀时,星星就会变得暗淡。

相比强行改正缺点而言,及时的捕捉到孩子的优点,并不断地强化,更能让孩子充满力量,看到自己的个人价值。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

“有时候孩子一方面失败了,已经特别沮丧了,我们千万不要再打击他的自尊心,要找到他其他的优点来鼓励,让孩子找到自信。”

她女儿数学成绩不好,有一次只考了15分。

李玫瑾反而安慰她是父母没有遗传给她数学方面的基因,接着又启发她:“你记忆力特别好,在语文历史这些科目有没有分数比较好的,能否排在班级前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女儿说自己地理特别好时,她开始“怂恿”:

“那这样,你争取把这个科目考到前三名。”

第二学期,女儿的地理考试真的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

最好的教育,不是避短,而是扬长。

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不如给孩子贴上正面标签,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并不断强化。

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在他们表现出自信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孩子淡化“我无能”心理的同时,树立起“我也行”的心理,引领他们一点点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纳不完美,才是最完美的教育

接纳不完美,才是最完美的教育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说:“孩子,你不用所有事都做得跟别人一样好,只需要发现自己最闪光的一面,你就是这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一颗星星。”

孩子是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和节奏:

或许他们不爱学习,但是他们乐于助人;

或许他们调皮捣蛋,但是他们思维敏捷;

或许他们性格内向,但是他们心思细腻。

每个孩子都有好有坏,接纳他们的不完美,是父母的重要使命。

世界本就不完美,孩子也不必无缺,他们无需做“别人家的孩子”,只需按照自己的节奏,活出精彩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蓝精灵,多年从事少儿教育的英语老师,以最真挚的情感,和你一起探索育儿之路。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