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广西,作为我国的华南地区的门户之一,想必很多人都是印象深刻。但其实,在这里生态环境也是十分地好!整个广西地区由于处于我国地形第二阶梯分界线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因此地势从西北到东南呈现倾斜状的递减,这也造就了在广西不仅有山区的山地、丘陵也有平原、水面等类型。其中尤其是水资源尤其丰富,拥有珠江、长江、红河以及滨海四大水系,地理优势全国独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秘境广西:“人民币”上的风景——生态资源究竟有多好?

从现有资源情况来看,在广西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热带季风气候,气候优势之下水资源总量早已超过了2000亿立方米,生物资源陆栖脊椎野生动物1149种,占据了全国总数的43%,近乎一半。在野生植物方面,更是高达8562种,在全国位居第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业资源方面,广西本就是林业大省,素来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截至2019年底的数据来看,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042亿元,跃居全国第2位;木材产量超过3500万立方米,以占全国5%的林地生产出了占全国40%以上的木材,稳居全国第1位。而其森林资源方面,更是高达62.45%,多年稳居全国前三。目前更是全面建立起了五级林长体系,森林覆盖率预计到2025年能达到62.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这样的好环境下,广西的野生动植物一直以来都是非常丰富、种群十分庞大的。这里就连植被生态质量正常偏好区域都超过95%,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都要高出20%以上。这样好的环境,加之越来越升级的保护力度,广西进入2021年来也是频频传来好消息。比如:木论保护区增添的物种新纪录“热带鸟”——长尾阔嘴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罕见“神龙见首不见尾”白尾双足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曾被宣布灭绝的东黑冠长臂猿,也在广西被发现踪迹等等,这些都说明广西地区确实生态太好了。这不,广西又迎来了生态界的好消息,那就是经过野生动物摄影师黄嵩历时两个月60天的蹲守,稀有物种冠斑犀鸟在喀斯特崖壁上的繁育全过程被记录到了,这究竟有何意义?不过在了解之前,还是和魔方一起先了解一下这究竟是何物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西惊现濒危冠斑犀鸟!繁育全程被拍下,有何特点?

此次冠斑犀鸟罕见出现在广西,并且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其繁育的全过程被记录下确实十分难得。摄影师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这是住在喀斯特崖壁上的一家四口,整个繁育期间都是由雄鸟把觅到的食物从嗉囊呕出来投喂给洞内的妻儿,妻子在洞中会用自己的排泄物混着种子、腐木等堆在洞口,而雄鸟在外面用湿土、果实残渣等封闭树洞,只留下一条投食的裂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到繁育完成,离巢时间到了,雌鸟才将洞口的封泥慢慢啄掉,然后再次恢复“自由身”。而犀鸟宝宝则在雌鸟离开后不久便迫不及待往外挤,然后飞向辽阔的天空。据介绍,第二只犀鸟宝宝比较胆小,一直在洞口犹豫了4个小时之后才正式开启第一次飞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如照片中,冠斑犀鸟其实体型算是比较大了,大概长度在80厘米左右。全身颜色主要是黑色、白色以及蜡黄色。头部上方有明显的盔突并且伴随有显著的黑色斑点,也正因此,也就有了冠斑犀鸟这个学名。专家表示,冠斑犀鸟其实属于热带鸟类,全球总共有54种犀鸟,而冠斑犀鸟则是我国仅有的5种犀鸟之一,目前已经从二级保护升级为一级保护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说杀一只等于灭全家?

那么为何要这么说呢?其实这还是一个十分浪漫的故事!冠斑犀鸟还有一个昵称,名为“爱情鸟”。当在繁育下一代的时候,雄鸟会飞到很远觅食,并且将食物带回去给妻儿。一天最少都要来回十多次,但是丝毫不会厌烦选择自己离开,抛下妻儿。并且经科学家们研究,还发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感动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就是,冠斑犀鸟一堆成鸟中如果有一只死去了,那么另外一只绝对不会再另寻新欢,而是在忧伤中绝食而亡。也正是这个原因,对于它们来说,猎杀一只就相当于是毁灭了一个家庭。这种终身“一夫一妻制”的冠斑犀鸟,因此也被称呼为“爱情鸟”。不过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目前来说冠斑犀鸟的雌雄比例严重失衡,加之这一忠诚的伴侣观,其种群数量一直处于持续下降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冠斑犀鸟叼着竹节虫飞往巢洞喂养妻儿

冠斑犀鸟“价值连城”,为何会濒危?

冠斑犀鸟的罕见出现确实十分难得,它们的食物主要是野生植物的果实以及种子,乃至地上的蜗牛、蠕虫、昆虫等都能吃。它们被称为“森林农夫”,不仅将其他动物吃不了的又大又硬的果实和种子吃掉并消化,而且还把种子传播得非常远,促进很多珍稀树种的传宗接代,是热带以及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的关键物种。其为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来讲,完全可以用价值连城来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其生存处境却十分堪忧,冠斑犀鸟此前在广西的统计中已不足100只!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冠斑犀鸟这一物种其实在整个广西的西南部是十分常见的鸟类。但是由于栖息地的不断蚕食,冠斑犀鸟已经演化成了如今的样子。尽管在广西还有生存,其数量已经少到十分可怜。或许也正因此,了解这一物种的繁育过程,促进种群恢复,也就显得更加紧迫、重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不管怎么说,广西能创全国首例地把冠斑犀鸟这一珍稀物种的繁育过程记录下来确实十分牛了。当然,也为摄影师的60天不间断守候的毅力点赞。冠斑犀鸟是广西唯一一种仅有的犀鸟种类,如今生态在变好,人类也在主动退还曾经侵占的栖息地,相信冠斑犀鸟在不断升级的保护措施下未来能争取到种群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或许我们确实是生物圈的顶级生物,但“能力”越大应该承担的责任就应该越大。在物种回归的同时,在回顾以前我们对环境伤害的同时,再反观如今取得的成就,真的应该想明白:生物圈确实是一个圈,人类做了什么最后都会反馈到人类自身。我们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我们也应该勇于承担起应担的责任,拒绝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