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次三经第十六山为阴山,经文内容如下:

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番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自上文章莪山西行300里到达了现在的北陡黑山一带,北陡黑山是一座东西长约10公里的山脉带,北面山势陡峻,南面坡地平缓,这或许就是北陡黑山得名的缘由(图14.1)。古人将山的北面称为“阴”,南面称为“阳”,这在山海经地理描述中是最为常见的,如在描述矿产资源分布时多采用“其阴多××,其阳多××”的句式,这座山叫阴山可能也与此有关,北部地势陡峻、山形明显,故称之为阴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经文的描述,阴山有一条叫“浊浴”的河流向南流注于一片叫“番泽”的水域,从现在的地形看,这座阴山明显有两条溪流发育向东南流入长龙河,汇合后一路向东注入多格错仁湖。至于经文所述的“番泽”已很难辨认,但从放大的卫星影像来看,长龙河位于北陡南山南麓的河段不仅地形开阔低洼,且仍可看到大片盐渍,说明这里曾经积有大片水域,只是后来干涸了,这个位置应该就是经文所述的“番泽”,而“浊浴之水”应该就是自北陡黑山东部发育的溪流,该溪流流程二十余公里,流向呈“东南-南”的走向,与经文描述还是相符的(图15.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