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垕,笔者曾参观过颇具规模的钧瓷商家,拜访过知名的钧瓷工艺大师,但今天要说的这位即没有显赫的门庭,又不是什么钧瓷艺术家,但他默默坚守煤烧钧瓷工艺,孜孜追求传统艺术的工匠精神,着实令人敬佩。他就是神垕大观钧坊掌门人、陶瓷烧制一级技师——杨红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中旬的一个周末,笔者与朋友一起来到神后大观钧坊探访。这是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小型钧瓷生产企业。看到我们的到来,杨红彬与妻子杨改丽很是热情,沏茶倒水之后,开始聊起烧制钧瓷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3年出生的杨红彬是地地道道的禹州市神垕镇人。家庭祖辈以制瓷、烧瓷为生,儿时的他受到了目睹耳闻的熏染,深深地喜欢上了烧制钧瓷这一行当。经父辈们的精心传授,再加上自己勤奋好学,杨红彬逐渐熟悉生产瓷器的各种流程。1989年,杨红彬开始拜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先生门下,学习陶瓷的拉胚、配釉、上釉、装窑等技艺。1994年,又随四叔杨世周学习煤窑烧制技术,并得到了钧美一厂陶瓷烧制技师张吉祥先生的指导,从而学习与掌握了钧瓷成型与煤窑烧成的各种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我在郏县、汝州、鲁山和禹州等地几乎跑遍方圆所有矿坑,逐步掌握胃瓷土与釉料的各种性能。”提起过去学习钧瓷制作记忆,杨红彬谆谆而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年,杨红彬创建了大观钧坊,窑口以传统煤烧钧瓷为主,采用原矿石入釉。独立门户的杨红彬开始全身心投入到钧瓷釉研发创作中。不知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和无数次失败,最终他成功烧制出了与近代出土的宋代八卦同釉面较为接近的天青、天兰釉及现代钧红玉石釉。釉质浑厚莹润,古朴典雅,釉色厚重,窑变丰富,状如凝脂,温润如玉,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钧瓷制作、烧成等工艺上,杨红彬结合原材料、燃料及天气等自然规律,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现代钧瓷制作与烧成的经验与理论,不仅烧成率高,而且使钧瓷的神奇自然窑变艺术更加厚重与奇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好多窑口出现了连烧几窑未成一件的现象,传统煤烧钧瓷烧成难度较大,受季节、煤质等多种因素制约。比如夏秋阴雨连绵雨水较大,冬季外界温度过低冷风较多,都会给窑内温度造成影响。还有煤烧钧瓷对煤质要求也比较高,不是所有煤块都适合烧钧瓷,它对热量,含硫量等都有严格要求。”杨红彬认真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我们走进钧瓷生产车间,亲眼见证钧瓷加工工艺。杨红彬还亲自展示了钧瓷手拉坯技艺,一坨用高岭土制作而成的泥坯在杨红彬手上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就做成了钧瓷的形状。在窑门旁,杨红彬从余温尚存的窑炉里取出一件件钧瓷成品,讲解窑变艺术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客厅,杨红彬不时让妻子从屋里拿出自己的钧瓷作品让大家观赏,不一会儿客厅的地板上摆满了各种器型的钧瓷作品。最后,我们来到厂区后院,看到一座仿古式二层建筑主体已经完工。“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到现在没有一个像样的展厅,不过现在我的这座钧瓷展览馆正在建设中,估计明年将投入使用。”杨红彬感慨而坚信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红彬性格内敛、做事低调,待人真诚,但他有种钧瓷艺人孜孜追求匠心之美的劲头,正是他们有了这样一种传承守正精神的存在,才会使神垕钧瓷这张文化名片熠熠生辉。(张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