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发明以来,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没有纸的年代,人们要想记录一点事情,就要拿着石块在岩壁上写写画画,要不就要在羊皮上写写画画。到现在,欧洲的一些图书馆还藏有羊皮卷图书,比较珍贵。羊皮要用小羊皮,还要用白灰等东西做干燥处理,防虫处理等,写上一些文字可以保存相对长久一些。那时候人们对于文字的记录非常用心,也珍视文字的记录,要让文化流传下去。、

到了有纸张的时代,只要纸张生产跟得上使用,人们就能用纸记录很多文字,传播很多文化内容。有竹简木简的时代,文字少,刻录不方便,人们惜墨如金,不然写一篇小说就得用去很多竹简和木简,以至于汗牛充栋。有了纸张就好办了,可以写文字多一点了,当然也可以让更多的艺术形式得以发展。

诗词发展到后来就有了散文,有了小说,字迹更多,用的纸张也就更多了。但并不是说不好,而是受众更多了,就好比现在的网络小说动辄几百万字,看得人很多了,比看古典四大名著要多得多。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纸张的发明对于文字的漫漶成灾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纸张的大量使用确实可以让人们放开胆量写起来,不再细心雕琢字句,也不再琢磨什么新的文学样式,只是写起来,一味地写起来,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古人爱惜字纸,是因为字纸得来不易。他们要把写过字的纸偷偷烧掉,不让这样的纸随地乱扔,也不会让人们随便糟蹋字纸。到了现在,得益于造纸技术的进步,印刷技术的进步,字纸随便乱扔,报纸也能当手纸。还有各种纸的产品面世,有卫生纸,有面巾纸,有像纸又像毛巾的东西,只是这些东西都不能用来写字,当然也就不能用来传播文化了。用来传播文化的纸张夹杂在这些纸张之间,位置很尴尬。

打印机出现以后,打印纸也就应运而生。有了打印纸,普通纸张也就更为尴尬。很多公文、合同都用了打印纸,而且还显得比较正规,迅速淘汰了普通纸张,同时也淘汰了笔墨纸砚,淘汰了诗词。只是,打印纸的应用并没有节省了纸张,反而浪费了大量纸张。

除此之外,纸张会用来印刷书籍,用来当做学生的作业本,用来当做包装纸,还有很少的一部分做成了宣纸,让那些对古典绘画和书法感兴趣的人找一找古人的感觉。

文化发展了,昌明了,纸张也出现了很多大的变化。人们认为古人要烧掉字纸的行为极其可笑,并不值得提倡。现在需要什么知识,只需要上网搜一下就行。不非得跑老远的路找什么名人硕师求教,更不用写信走半个月才会得到回信。于是,人们开始淘汰纸张了,要实现无纸化办公。

其实,根本无法淘汰,白纸黑字的效力还是很持久的。要是网络上的白纸黑字只是虚拟的东西,可以造假。要是改变真实的白纸黑字,就要花些功夫,费些力气了。

纸张有了用武之地,就会倔强地活下去,但尴尬的地位总是难以避免。纸张不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之后,会节省很多资源,但也会造成很多不确定性,成为人们自以为是的由头。有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看手机看半天之后,自以为得到很多信息,其实还不如看一本书来得实惠,来得稳当。谁说纸张不行了?

不管高科技如何发展,纸张其实不可替代,还会持久发挥作用。但尴尬的地位总是难免的,或许未来更为尴尬,亦或许纸张会被用在不是传播文化的地方,甚至用在厕所里,但已经无所谓了,人们似乎都变聪明了,也就不依靠纸张来传播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