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10月20日消息(记者刘若晨 刘松峰 丁美宁)张连印,山西省左云县人,1945年出生,1964年入伍。退休前,曾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军旅生涯40年,他爱岗敬业、建功军营,从一名战士成长为共和国少将。2003年光荣退休后,他把对党、对军队、对人民的感激之情,化为替党分忧、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扎根荒滩默默奉献,建起育苗基地300多亩,绿化荒山一万八千多亩,植树200多万株。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张连印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连印

记者见到张连印时,这位黑红脸庞、身着迷彩、肩扛铁锹的76岁老人,正忙碌在树林中间。采访中,谈起自己幼年失去父母,吃百家饭长大,从一名孤苦伶仃的放牛娃成长为共和国将军的经历,张连印饱含深情地说:“没有乡亲们的照顾,没有党和军队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

张连印: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在我4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就病故了,我6岁的时候母亲也改嫁了。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是乡亲们敲锣打鼓送我参军到的部队,是党和部队把我从一名士兵培养成一名共和国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5年,张连印当兵第二年,任副班长

1964年,19岁的张连印参军入伍。绿色军营给了张连印广阔的成长舞台,他勤学苦练、乐于助人,工作、训练样样领先。由于表现出色,入伍第二年他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曾两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38年军旅生涯,张连印的工作足迹踏遍了燕赵大地,每到一个新的岗位,他都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像一束火把,为部队建设燃烧自己、贡献力量。张连印的儿子张晓斌告诉记者,父亲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工作中,与家人却总是聚少离多。

张晓斌:他每天工作到很晚,几乎都是部队熄灯以后他才回家,等他回到家我都睡着了。但是,他起床又起得特别早,我还没有醒之前,部队起床号吹响之前,他就已经到部队了。因此,我和父亲成天都见不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张连印任副师长时留影

四十载军旅漫漫,然而无论张连印走得多远、职位多高,始终都把党和人民的恩情铭记在心。2003年,张连印退休了,面对军旗,他敬了最后一个军礼。在退休2个月后,思考良久的张连印决定举家返乡,植树造林绿化家乡。

张连印:在别人眼里,既然光荣退休了,就去养养花、遛遛鸟、品品茶,或者各地转一转。但是,那不是我的初心。我觉得,虽然自己退休了,但是我的党员身份还在,我还要尽一个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连印的手

张连印的家乡山西省左云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受气候和环境影响,植树种草成活率很低,“荒山秃岭和尚头,有河四季无水流”这句民谣,曾是这里恶劣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听说当了将军的张连印退休后要回来种树,许多乡亲将信将疑,甚至有人说他就是想出风头、做样子。就连本家堂哥张连茂也苦口婆心地劝他,放着好日子不过,为啥要做这费力不讨好的傻事。

张连茂:当时,他回到家乡说要栽树。我对他说,荒山荒坡栽不活树,村里历届老支书栽的树也没活几棵。白辛苦的事最好别干,不要去逞那个能。

面对种种质疑,张连印与村里签订协议,立下“义务植树、绿化荒山”的“军令状”: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还集体。从此,退休老兵张连印携妻王秀兰下地扛起了锄头,将全部心血倾注到家乡的荒滩荒坡上。

王秀兰:在荒滩荒坡栽树很不容易,随时都在刮风,吹得鼻子、眼睛、耳朵、头发里都是沙子和土。干活干得久了,我和老张嘴唇起泡、嘴角流血。到了冬天,我俩的脸就像冻果子一样,耳朵也冻掉了一层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连印与老伴儿王秀兰

从2004年春季开始,张连印着手修路、通电、打井、修渠、平整土地、育苗,为大规模植树做准备。很快就花光了他多年来的30多万元积蓄,为了筹措资金,他动员全家人出钱出力。张连印的儿子张晓斌曾是部队正团职军官,为了支持父亲,毅然自主择业回乡,加入到植树造林的队伍中。

张晓斌:我们姊妹几个把所有能凑的钱都给他凑出来了。我大妹妹是拿她一套房子作了抵押贷款20万给了父亲;小妹妹把公婆给的2万元彩礼钱,加上自己攒的3万块钱,一块儿拿出来给了父亲;我和我爱人把我们所有的积蓄,当时是10万块钱,也都拿出来给了父亲。父亲把这些钱全都投到植树造林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连印与儿子张晓斌在北梁巡查树木生长情况

张连印在荒山上安了家,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然而由于经验技术不足,第一批栽下的一万多棵小树几乎“全军覆灭”。面对挫折,张连印没有气馁,他虚心向专家请教,如饥似渴地学习种植知识,逐步摸索出了在沙化土地上种树的门道。2005年4月,新栽种树苗的成活率上升到85%以上。

村民胡万金:我们这里就是个沙河滩,要想在这里种树,实际上比南泥湾开荒还要难。但是,经过张连印司令和老乡们的努力,苗圃种植成功了,这是给左云县办了一件大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连印

左云县的树越来越绿,天越来越蓝。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66岁的张连印被确诊肺癌,做了肺叶切除手术。第二年开春时,经过放化疗病情稍有好转,他便又吵着坚持回到荒山造林一线,扛起铁锹又上了山,像当年爱护自己的士兵一样,悉心呵护着每一株树苗。2014年,张连印又出现肿瘤骨转移。张连印笑着告诉记者,这两场大病都扛过来了,只要我活着,就要种树,这场战斗远没有结束。也许正是老人的乐观与豁达,让他的病情一直保持着稳定状态。

张连印:我时常觉得,只要我们这儿的树栽好了,首都那边的风沙就小了。有时候,看着一棵棵正在茁壮成长的树苗,我感觉,它们就像是一个个手拿钢枪的战士,我和它们一样,都是防风治沙、改善生态的普通一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如今,18个寒来暑往,张连印带领乡亲们建起育苗基地300多亩,绿化荒山1.8万余亩,植树200多万株,数不尽的油松、樟子松、云杉已经把荒山、荒坡变成满山绿色海洋。而在这片黄土地上坚守了6500多个日日夜夜的张连印也迈入了古稀之年。张连印告诉记者,他和家人会继续守护在这里,植树造林,治理风沙,让家乡变得更加美丽。

张连印:18年来,我坚守自己的初心。这些年,虽然有过艰辛,但困难总是暂时的,总是能够克服的。现在,每当我看到漫山遍野的树和山地防护林的成果,心里就特别高兴!让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就是对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的最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