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出土的尖底瓶,作为一件能够实证华夏文明不止5000年的重要文物,却至今无一人解释清楚!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收获颇多,但遗憾同样多。

今年称为一百周年主要是从1921年发现仰韶文化算起,为何从此开始?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表示“考古文物的发掘,不是随随便便、简简单单地挖掘,而是有一套科学方法与理论作为支撑,能用于出土遗迹遗物的时代认定、空间认定、文化内涵认定等。这套科学方法与理论支撑产生的田野考古,被称为现代考古学。”

在仰韶文化发现之前,中国就存在古物研究活动,但这些活动没有运用考古学的科学方法。正是1921年对仰韶村遗址第一次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也证实了中国存在非常发达的新石器文化。此后,中国考古学进入了以田野发掘为基础的科学、规范的阶段。

100年前,经过批准,瑞典人安特生和中国学者一起对仰韶村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这次发掘历时一个月,为研究仰韶文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尖底瓶是仰韶文明标志性文物(见下图),在仰韶半坡、庙底沟、西王村等遗址中出土了不少数量。近年,仰韶文化这种尖底瓶已被编入中小学历史教材、进入教学活动中。但无比遗憾的是:对此文物的研究居然没有一种沾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阅资料发现很多的专家、大学机构对此进行研究过,不乏一些著名的历史、考古专家,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研究机构。

目前有以下观点。

1.“汲水器”或“盛水陶罐”:

1989年,西安半坡遗址研究人员与北京大学力学系合作,进行了一次尖底瓶打水实验(见下图),结果显示:尖底瓶放到水上之后,由于上部粗重,重心偏上,的确能够自动灌水,但当灌到一半时,重心就会下移,口部就会自动翘出水面,又由于口部较小,即便人工干预,还是很难实现快速灌水;与此同时,当尖底瓶灌满水后,用两边耳朵上系的绳子拎瓶子时,因为重心在上部,尖顶坡又会倾倒,很难用绳子拎着移动,必须抱在怀里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尖底瓶的两侧没有“耳朵”,也就无法系绳。也就是说,如果尖底瓶是汲水器的话,那么这些尖底瓶只能用手抓住汲水,毫无疑问这样非常不方便,也很容易摔坏这种刻着花纹的“昂贵”的尖底瓶。

因此,从北京大学所做的实验来看,尖底瓶不可能是汲水器,古人不会这么愚蠢。

2.酿酒或盛酒

特别是国内某大酒厂近期在大肆宣传,以此佐证他们有6000年的酿酒史,也是中国酿酒发源地,其中列出了很多著名的历史、考古专家的研究成果。其中还列出了:从自然科学角度对尖底瓶的植物残留物进行分析,然后得到结论的一篇重要论文。

笔者认真阅读过此篇论文,发现存在三大问题:第一,用于分析的样本并非是完整的尖底瓶,只是一些残片,因此并不能肯定就是尖底瓶;第二,即使是从这些残片发现了论文中的植物成分,就得到是用于酿酒,这样的结论也太牵强。植物成份可能是用于其他;第三,即使是尖底瓶而且有酒的遗留物,还可能尖底瓶被多用。而真实的主要用途却与酿酒完全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学者还从另外角度对用于酿酒进行了质疑:第一,埋入地下发酵的话,为何很多尖底瓶上有两个耳朵?这两个耳朵明显是系绳的,或让人拎着或挂起来的;第二,以半坡遗址为例,考古发现的尖底瓶数量很大,以半坡先民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其居民不太可能存在大规模的酿酒、饮酒活动。

对于如此有争议而无定论的用途,而国内某酒厂却作为考古定论大肆宣传用于商业,这与严谨的考古真的不符。而且当揭开真实的用途后,对酒厂的品牌也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考古是一件严谨的事,如果没有准确的证据就不能随便乱扯滥用于商业,以免被世界笑话!

另外还有一些观点:“祭器或礼器”、“攲器”、“魂瓶”等等更不靠谱。

笔者为何知道此文物的用途?

就是在7年前笔者还亲眼目睹过此器物的用法,并且当时觉得好奇还问过使用的人。此器物用于实际时还有非常奇妙之处,在7000年前能含有如此高的科技含量,不得不感叹我们祖先的智慧!

因为笔者以前未涉及考古领域,直到今年4月份偶然发现三星堆与我公司古老的甘蔗酒工艺具有很大的相同性后,进入此领域才了解到更多考古界的事。发现尖底瓶的介绍还是6月份,一朋友发来有关文章让我看。当时让我深感意外和吃惊,这样一件并不复杂的文物,出土了近100年却竟无人能够解释清楚。

而当时正在配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出版笔者新作《策划学(第七版)》,又由于在世界范围都属于开拓性理论,且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新学科,继第六版由世界三大出版社之一的Cengage Learning翻译作为全球教材后,本版将再次翻译作为全球教材,也要配合国外出版社做好翻译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来处理更多其他事情。加之后来忙于赶写有关三星堆的第一篇论文,所以有关解读尖底瓶的论文也只好后拖。

笔者不仅可以从细节、细微之处对此瓶的构造、图案进行分析,而且可以现场演示这些尖底瓶的真实用途,怎么操作?为何要如此制作?以及后来被什么代替?并且深入解释为何有的有耳朵?有的没有?实际使用时,它还有非常神奇之处!!

(相关研究,请等笔者的专业论文发表后,将迅速转载于此)。

我国近百年考古,对先秦时期真的存在方法上的重大问题!

笔者发现,尖底瓶与三星堆、甲骨文、玉璋(玉琮)等众多先秦文物一样,我国考古界在此方面的方法上存在重大问题:在无文字、文献稀少且难以核实真伪的情况下,却拼命去追求文献。

其实对这些文物的考古研究,完全应该采取与后来有文字和有可查核的文献,完全不同的方法:重实物!而绝对不能全部笼统归于礼器!和闭门造车。

如果不相信,等到笔者第一篇有关三星堆的论文发表后,大家会看到,对先秦文物的考古不需要什么专家,而生活中使用或目睹过的人,一眼就能认出这些文物究竟是什么。

近百年出土了很多重要文物,实证华夏文明绝非5000年,可惜考古及史学界未能对这些文物给予正确的诠释,乃至不敢承认更为悠久的文明史

目前的历史书基本都是传播:华夏5000年文明史,但是近百年出土了很多重要文物,不是用有争议或者主观性强的文字介绍,而是用这些实物证实华夏文明史肯定不止5000年!

我们发现的良渚文化距今5000-3700年,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5000年,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5000年,而河姆渡遗址距今约9000—7000年。

很多史学家没有勇气承认这些悠久的文明能够作为华夏历史,最主要原因是根本没有理解到出土的很多文物的真正用途是做什么?为何能够是华夏文化的特征!!

只一味作为是祭祀礼器,自然就无底气宣称悠久、灿烂的历史。

然而,这也将导致一些历史无法得以解释。如笔者前面已经列出的几大证据证实:三星堆与玛雅文明紧密相关。

鉴于玛雅悠久的历史,笔者最初也是考虑玛雅人曾经来过三星堆影响了华夏文明。然而笔者破解了玛雅在世界各地独特、奇特的建筑语:我们是炎黄子孙!所以历史先后顺序无法颠倒。只要文中列出的它们是玛雅建筑,并且有准确的史料证实玛雅有悠久的历史,那么笔者就可以肯定:华夏文明的历史比玛雅文明悠久。因为强大的证据无法更改!

问题出在哪?

出在我们的上古史认识上出现了一个重大问题:真实的历史比我们认为的上下五千年要远得多。即炎黄祖先远超五千年。

当真正认识到这些文物的真正用途及其中的科技含量后,那么我们的华夏文明就必须修改,比我们现在的教材还要悠久和灿烂。

中国考古未来任重道远

今天的考古,仅仅依靠文史资料说服力远远不够,更多是依靠科学证据。

科学考古,不要沉浸在臆想中、科幻小说或深陷外星人不能自拔!结果完全背离!

当然我们考古界也奢望通过对远古时代的考古,发现与外星文明有关的联系及证据,但这些都需要用证据说话!要得到全世界同行的承认,而不是臆想和无法核实的、支离破碎的文史资料。

考古挖掘,我们要仰望星空,希望发现外星人的证据,但又有脚踏地球,遵守当今严谨的科学规律。当今人类能够登上月球或火星不是依靠外星人,而是人类自身建立的科学原理。

特别是不要被一些歪曲的考古奇谈带偏,从而完全背离考古的实际价值。需要严谨但又不是墨守成规;需要推测,但绝不是毫无根据的臆想和胡扯!

需要质疑,但又不是动不动就以“英语诞生于湖南”、“韩国人对稍微相似的古代文物就想扯为己有”这类口气,正如笔者回答这类嘲讽“难道坚持地球中心说,一成不变,而阻止新理论发展的罗马老教皇又转世了?”

作者简介:吴粲(代蔚)。毕业于四川大学,世界范围策划学(策划经济学)奠基人,主要代表作《策划学(第七版)》。世界范围从自然科学角度对时间理论的深入研究者,代表作《时间的终极问题》。某大学(文章仅代表自己观点与学校无关,故隐去)策划经济学与战略博弈研究中心教授。广安满屋飘香酒业的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