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如果说争议最大的一场军事行动那么无疑就是蜀汉后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作为蜀国悍将魏延所提出的子午谷计划。而这个军事行动之所以争议最大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这是诸葛亮第一次也是将来唯一一次能够匡扶汉室还于旧都的军事行动,不过由于诸葛亮过于谨慎,最终魏延提出了子午谷计划还是胎死腹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北伐)

魏延提出的子午谷计划成功率究竟有多高?

首先想要知道魏延提出的子午谷计划成功率有多高,我们就要客观分析一下当时魏蜀两国综合实力以及将领的差距有多大。首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曹魏方面的主帅是夏侯楙(夏侯惇的儿子、妻弟是曹丕),这位曹魏主帅夏侯楙有多草包呢?首先除了第一次诸葛亮北伐时他负责镇守长安都督关中,等到第一次北伐结束之后一直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夏侯楙都从来没有出现过在关中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魏主帅夏侯楙

夏侯楙之所以能够在诸葛亮北伐前都督关中镇守长安的原因也很简单,首先他是继任叔父夏侯渊的职位,个人统兵能力几乎为零。魏延是这样评价夏侯楙的“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而这也是魏延提出子午谷计划的根本,如果魏国但凡换成外姓将领张郃来镇守长安,魏延也不会提出这样的计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蜀汉将领魏延

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曹魏主帅夏侯楙的表现也正如魏延说的那样,虽然掌握兵权但是从未临阵带过兵,本来自己调动了关西二十万大军迎战诸葛亮,结果诸葛亮直接用计致使夏侯楙军队惨败,多名将领阵亡连丢三郡之地。而也正因为这场战役使得后期让曹魏头疼不已的姜维也彻底投奔了诸葛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维

其次魏延在子午谷计划中提出是自己带领一支万人部队走子午谷,而诸葛亮则是率领大军从褒斜道进军尽可能剿灭曹魏在关中地区的有生兵力。(三国志: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相信魏延打了一辈子的仗没有道理和自己的小命过不去吧,毕竟子午谷奇袭计谋一旦被识破的话,那么身为统军大将的魏延别说兵败被诸葛亮治罪了,想活着从子午谷回去都难,所以魏延提出子午谷计划自身肯定有着成熟的思路并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子午谷计划示意图

魏延的子午谷计划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脱胎于韩信的“暗度陈仓”,不过魏延最终子午谷出兵后的目标并不是长安而是潼关。如果一切顺利魏延抢占潼关的话,那么诸葛亮的任务就很简单了,只需要先扫除关中地区曹魏残余军队即可,接着率兵援助魏延协同攻下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延带领的蜀军十分适合山地战

其实在左舰看来甚至不用那么麻烦,只要魏延能够攻下潼关的话,那么作为长安统帅的夏侯楙绝对方寸尽失,为了能够尽快打通和中原曹魏的联系肯定会猛攻潼关,而潼关地处天险想要拿下除了用命去填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时候只要诸葛亮衔尾追杀那么大局已定。毕竟当初诸葛亮才出祁山的时候陇西就有三郡直接望风而降,如果得知蜀军已经控制了潼关关门打狗的话,整个凉州直接投降都很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蜀国北伐大军

更为关键的是,诸葛亮北伐的最终目的就是还于旧都,按照魏延的子午谷计划是成功率最高同样也是风险最小的军事行动。以往诸葛亮历次北伐中阵亡的士兵又何止一万,牺牲的将领又何止一人。而诸葛亮最终还是选择求稳,和曹魏比拼消耗,比拼国力。

各位认为和魏延子午谷计划相比,诸葛亮稳扎稳打的策略谁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