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坐在家里,总是能听到那些推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收购废旧彩电,电脑、冰箱、洗衣机,不论品牌、不论大小,我们一律按市场价回收……”他们这些人以收废品为生,大喇叭是他们必备的道具。

一天下来,收的东西也能装满一车,当然,里边不只是彩电,还有更多像是废品、破铜烂铁一类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废品收购站近照

01

就是在这时候的重庆,渔民老陈有一天在嘉陵江的江底隐约看到了一个大家伙,像是大型的铁块金属,他曾经也收过废品和旧彩电,知道这东西应该能换不少钱,

所以他抽了点时间,把它打捞了上来,运到了重庆的一个废品收购站。在收购站里,老板打眼一瞧,

它像一根废铁柱子,高约75厘米,直径约27厘米,再一称,好家伙,竟然90多公斤重,老板当时就笑得合不拢嘴,一挥手,给了老陈65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废铁柱子

这在当时完完全全算一笔“巨款”,这事很快就在当地传开了,乡里乡亲们都羡慕不已。

紧接着,文物保护部门也被惊动了,他们也想知道,是什么铁块能值65元。果然,

文物专家在那个废品收购站看到它时,一眼就确认了这东西来历不一般,恐怕是哪个朝代遗留的文物。

专家也爽快,听说老板收这个花了65元之后,直接拍给了老板200块,让喜笑颜开的老板又赚了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陵江渔民

02

经过相关部门的检测,很快得出了结论:这根巨大的“废铁柱子”铸造于西汉武帝在位时,根据其上的篆刻文字可以知道,这是武帝在开发我国西南地区时用来建造桥梁的铁桥墩。

根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曾在开发西南地区、修桥铺路的时候命人铸造了许多材质优良的重铁桥墩,铺在河中,嘉陵江里被发现的这个正是其中之一。

就这样,一根被渔民无意打捞起来的废铁柱子摇身一变成了距今2000年的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武帝剧照

换句话说,渔民老陈打捞上来的这个东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重型铁器,对于历史研究和文物鉴定有相当大的价值和意义。后来文物部门和鉴定专家为其进行过估价,认为它至少值3个亿。

现在,

这个来自于2000年的古物被陈列在四川省博物馆之中妥善收藏保管,并成为了该馆的镇馆之宝。

说起来除了这个废铁桥墩,我国还有许许多多的古物被当成了废品等。因为我国的历史实在太悠久,脚下的东西数不胜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博物馆近照

打个比方,秦兵马俑刚问世的时候,被当地村民拿去吓老鼠,还是一个博物馆的馆长听说以后亲自跑到村里去看,才让这“世界第八大奇迹”问世。

一直到今天,西安作为省会城市,修个地铁还在不断的改道,就是因为地下的文物实在太多。

还有1957年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鹰鼎,农民殷思义把它当自家鸡笼的鸡食盆,多亏了北大考古队在当地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

,这件珍宝才得以重见天日。不然,它就真的像韩愈眼里的千里马一样,“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兵马俑近照(部分)

从这些林林总总的记录中也可以看出来,老百姓们对于历史文物、历史文化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自家的衣食住行,不仅仅是缺乏相应的辨别能力,导致国宝即使放在眼前也认不出来,

更多的原因还是人们对于生活生产资料的追求,或者说是人们对于享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此,国家多年来针对人们的精神文化,也展开了不少的建设活动、文物宣传活动等,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结语

参考资料: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国文物》《中国历史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