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通讯员 张颖洁

“地理教学应着眼于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供典型的例证和学习材料,并且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情景出发,为学生提供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促进知识的实践。”10月20日,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武汉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走进武汉市江岸区,第一站在武汉市第二中学拉开帷幕。数十位专家现场交流研讨地理教学,武汉市300多位地理教师参与线上观摩。

如何让地理课上得更生动、让学生更好理解地理知识?如何通过课堂提高学生们的实践力和思维能力?当天,教师代表们的多彩展示课给出了答案。

武汉市第二中学的胡静和何晓武老师分别带来了两节展示课。胡静老师此次展示课的课题为《土壤》,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她通过内景老师在课堂上与外景老师的现场连线,将野外实景通过课堂上现场连线的方式带入课堂,让学生不出校园就能实地观察到野外自然土壤及其剖面。

“有了真实情境,讲的内容更直观,同学们也更好理解记忆。”胡静老师说,这节课她以武汉磨山森林土壤为主要观察、研究对象,创设了“磨山森林土壤剖面”和“武汉郊区水稻土的耕作土壤剖面”两个真实地理情境,她用实景课堂,搭起了野外与课堂之间的桥梁。“我希望能以这种方式,让同学们学会从地理的视角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增强大家地理学习的体验感,在观察、探究等地理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何晓武老师随后带来课题为《河流地貌的发育》的展示课堂。何老师课上则善于与学生交流互动,调动课堂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的一组组由浅入深的设问“组合拳”,恰到好处的穿插在课堂的每一个关键环节。课堂上,他还用大量生动的比喻、视频、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在发笑之余感悟到知识。上完课后,一名学生说:“从何老师口中讲出的每一个知识点都那么生动、精彩和富有活力。我们学起来很轻松,知识点也记得更牢了。”

当天,在教师交流和专家点评环节上,各位专家、老师们也各抒己见。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土壤这一知识点如何结合大单元教学的教学实践?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的江忠华老师在作《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土壤》的报告时,则表示教学设计中可通过引导学生对校园中土壤与植被的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们感受到知识发生、发现的过程,建构起学生正确的知识体验。“比如让学生观察雨后的有植被覆盖下的土壤,与周边无植被覆盖土壤的含水量区别,借此让学生感悟到植被对水分条件的影响。再比如,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根系,学生就会认识到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武汉市吴家山中学李国显老师此次报告设计的单元主题为“探秘喀斯特地貌”,他则把这一单元分为五个课时,每个课时都结合了学生旅游中很常见的喀斯特地貌,用层层递进的难度,结构完整的内在逻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锻炼和能力。

在华中师范大学常珊珊教授看来,地理教学应着眼于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供典型的例证和学习材料,并且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情景出发,为学生提供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促进知识的实践。

最后,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教学研究室地理科的程远会教研员对此次研讨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总结。他认为,地理教学应着力于地理实践力的突破,渗透深度思维。“实践力究竟如何与深度思维结合,这是我们目前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痛点,我们要多做这方面的尝试。他强调地理学科的价值引领,做题既靠智商,也靠情商。完整的人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有情怀,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地理学科要扎扎实实的立德树人。”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教学研究室地理科主办,江岸区教学研究室和武汉市第二中学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