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航天服

随着神舟13号飞船的发射,也让国人开始高度关注中国空间站工程,航天员们在天宫中工作,有时候还需要进行舱外活动,对设备进行检修以及安装,这就必须身穿舱外航天服,如今中国已经成功研制新一代飞天服,并且完全由国内科学家自主研制,反观美国,4套航天服却用了几十年,航天服该不会比光刻机还难造吧,难不成就连美国也造不起了?如今中国航天已经崛起,在载人航天方面大有赶超美国的势头,这也让国人感到好奇,中国究竟是如何做到逆袭的呢?

图为中国航天服

实际上一套航天服的造价并不便宜,据称美国造一件航天服需要10亿,简直比造一枚火箭还要昂贵,而且宇航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整个美国也只有几十名现役宇航员,这也就注定航天服无法做到大批量生产,而设计费用就占了绝大一部分,难以用平摊造价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所以美国当初制造了18套航天服,连续使用了几十年,如今只剩下4套航天服还能够继续使用。

图为美国航天服

去年,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中,就出现过航天服故障,而导致宇航员陷入险境的情况,一套完整的航天服,不仅需要可以隔离宇宙射线,并且保持宇航员的体温,另外还需要维持正常气压,同时还必须对宇航员提供氧气,这些仅仅只是最基本的生命维持功能,在太空中作业,航天服还需要提供通讯、动力等一系列支持,要将如此复杂的设备全部塞入一套航天服中,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航天服的造价实在太高了,所以不可能给每一位航天员定制一套航天服,只能根据航天员的平均身高体重来设计,为了尽可能延长航天服的使用寿命,衣服的许多部件也采用可替换设计,比如容易磨损的手套靴子等,一套完整的航天服,重量可以达到40千克以上,如果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宇航员,普通人根本活动不了,而且还是在太空这种失重的环境中。

图为中国航天员与航天服

中国航天起步比国外晚,载人航天工程,更是在2003年才开始,神舟5号飞船发射,杨利伟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进入太空,由此才拉开了载人航天的序幕,而当时杨利伟并没有进行舱外活动,所以那时候中国在舱外航天服的技术上,依然可以用空白来形容,为了实现舱外活动,中国在2004年引进了9套海鹰航天服,此后在吸收俄罗斯航天服的技术基础上,中国人研制出了自己的航天服,每一套衣服的造价仅需千万,远比美国的航天服便宜。 中国能够研发成功自己的航天服,充分说明在航天技术领域,已经没有太大短板,这也将极大促进空间站的建设,尽管中国航天已经掌握了自主航天服技术,但并不能够因此而骄傲自满,因为与西方航天服相比,国产航天服依然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比如重量过大的问题,并不利于航天员在太空中活动,所以还必须拿出重量更轻,并且性能也更加优秀的航天服,这样中国才能够傲视群雄,称得上真正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