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

曰:恶!恶可!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zī,其庸讵可乎

颜回在孔门里是内圣之学第一的弟子,在实际的从政经验里,颜回并没有实际的出仕,而是一直跟随孔子学习,从政并非仅于从政,但是,我们确实不知道颜回处理政事的能力。而在《庄子·养生主》里,庄子演绎出了颜回要到卫君那里帮助卫君治理好这个国家。而孔子与颜回的对话,就围绕着颜回提出这个想法后,孔子指出了如果要去,会面临的险境。孔子之所问,直指人心,你有什么依仗可以直面卫君呢?

下面就是颜回的回答。

颜回的回答,你看很“简”——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

你看,这似乎还是颜回的内圣的学问呢。

端而虚”,端,是端正,端庄,是外在的表现。“虚”,是内在的虚心,能容纳的空之境。

勉而一”,勉,勉励,勤勉。一,一以贯之。这就是精进之象,学而时习之象。

这作为个人的修身工夫上,可以说是很厉害了,那么,是否可以打通修身到治国的通路呢?

则可乎?”现在我们做到这样,我可以去见卫君了吗?

且看孔子的回答。

恶!恶可!”直接的否定,态度甚急。为什么这样呢?其实我们想一想,如若是这样的一个人,在身边辅助自己,我们会感觉如何?是不是有点压力呢?这样的一个精进的、庄重的君子在身边,不轻松。好,如果这个卫君是一个刚猛暴烈,盛气凌人,刚喜怒无常的人,他会容得下身边有这么一个努力精进而庄严的君子吗?

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

内阳,而外张扬,全都是外向型的,扩张型的,侵略性的。“采色”神采和脸色总是变来变去,这就是喜怒无常。也就是说这个人非常任性,不怎么考虑别人。“常人”,身边人。身边的人,因其权势和性情,都不敢违逆他。这样一来,就会更扩张自己的性情。“案人之所感”,案,同按,按下按住,他人的感受以及心里的想法。“容与其心”,容,纵容之意,也就是更为放纵自己。这样的一个君主,颜回去接近他,可能很危险。因为颜回想着改变他,影响他。

这样的人怎么轻易改变自己呢?在感受到颜回要改变自己的时候,会不会做出过激的行动呢?

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每天用小德来感化他都不行,何况用大的品德来劝导他呢!缓的都不行,何况这疾速的呢!也就是这个意思。

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其庸讵可乎!

将执而不化”,你越想改变他,他越是固执坚持自己的行为。“外合而内不”,即便表面上听你的话,内在还是抗拒。你的方法怎么能行得通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颜回好学不假,安贫乐道也不错,但是人性这个东西太复杂了,我们能做的是改变自己,想要去改变他人,很难。我们可以看到,颜回是一个个性鲜明、态度鲜明的君子。

这样的人,是以直道与人相交,这样的人,遇到那些同道之人,当然是可以“相与为乐”,但是遇到不同道之人,很难达成有效的沟通,没有对话的基础。

“端而虚,勉而一”,我觉得这句话真好,对于我们大部人来讲真好,外在端庄,内在谦虚,勤勉精进始终如一。这是一个好的学习状态,可以成为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座右铭。

我们看庄子,不能总是盯着那最高的境界,追求究竟。我们可以找到我们可以入手的地方。这就是“反求诸己”,以修身为本,以行为知。

有很长时间没有读《庄子》了,《庄子》笔记堵在这里,慢慢化开,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