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山战斗之后,官军粮道畅通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平戎驿一线的粮道仍然受阻。

刘锦棠一面命各营慎重从战,一面又抽调兵力赴平戎驿修桥并渡过湟水,在红崖子沟抢筑堡垒,以保证威远堡粮道的畅通。

当时在威远堡之马圈口、班象湾等处常有叛军伏击官军的行动。

从九月中旬开始,刘锦棠就以六成兵力继续修筑堡垒,四成兵力埋伏在沿途的废弃堡垒和沟岔之中,作为掩护。

九月十四日,官军在平戎驿筑桥将要峻工时,叛军百余骑从观音堂、彦才沟西来袭攻。

刘锦棠命正在施工的陈启明率马步迎战,与此同时,南山毕大才大队人马也赶到战场,战场上的态势明显是叛军占据绝对的上风位。

陈启明一看,这仗没法打,急忙收拢队伍进入堡垒以枪炮据守,阻击叛军,以待援军的救援。

刘锦棠飞令各军渡湟水从南面增援。

谭和义、苏大德,熊隆名奋力向对岸猛攻,正在围攻的叛军军趁官军半渡湟水之机,从四面猛扑,向河中央的官军猛烈发射火枪,火炮,时值气温骤降,河面结冰不牢,半渡的官军纷纷被击沉和倾覆,大批官军落水。

岸边邓曾炮队向正在攻击渡河官军的叛军发射车轮大炮,对岸攻势顿时消减,陶生林率马队从废堡跃出攻击叛军后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福祥当时正在马营湾,听见平戎驿方向传来激烈的炮声枪声

遂带领马占鳌,张俊挥队疾驰而来,增援平戎驿。

他与提督席大成、尹兴茂等分两翼包抄,被包围之陈启明乘机反攻,此时是左右两翼是董福祥,席大成,尹兴茂,后路是陶生林,正面是陈启明,在战场上形成了四面合围,叛军袭攻平戎驿未成。

毕大才叛军奔走不及,大败而奔,四处皆是官军,唯一生路只有渡过湟水一途,天气乍寒,冰层在千军万马的践踏下,轰隆隆一大片,一大片的塌陷,冰面上的叛军一群群地落水,迅即就被湍急的湟水淹没,那些尚在岸边徘徊的落后者被擒获一千余人。

毕大才等人对平戎驿的攻击被击溃之后,白彦虎,毕大才,马桂源三人又组成联军,连夜在董福祥,李双良二营以西三里处的山巅紧急修建七座哨卡,每座哨卡驻扎八百人。

白彦虎与毕大才又兵分两路,一路从山上向李双良的营地直扑而来,在距离大营一里处扎营,正面堵截李双良,一路从彦才沟进击阻隔前路各营。

九月十五日的夜晚,天降大雪,大小峡口的山峦平地穿上了一层厚实的白色棉衣。

李双良大营成了一座“孤岛”,其中的千余名官兵面临孤军作战的困境。

当晚白彦虎,毕大才与马桂源的联军,一波波的从四面八方对李双良大营发起猛烈攻击。

李双良的大营是严格遵循了湘军的扎营规制,营墙以树干浇水结冰而成,营墙前方是宽三米,深一米的壕沟,壕沟前洒满蒺藜并布置了一道梅花桩障碍墙。

在冰墙后面是防守枪位,营中士兵全部按照各自防区在枪位上严阵以待。

叛军出动近四千兵力堵截官军援军,其余六千人全部投放在围攻李双良的战场上。

从四面冲锋的叛军很快就突破蒺藜阵和梅花桩,来到壕沟前,将肩上装满土的麻袋投放到壕沟里,片刻功夫,壕沟被填平。

现在的李双良可是无遮无挡了,唯一的屏障就是这道暗青,寒意凛凛的冰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又滑又硬的冰墙,叛军的登城梯不起丝毫作用,搭上去一上人就被冰墙后头的官兵用长矛或两股叉轻轻一推就向一旁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速度倾倒在地。

抓钩也是如此,根本就嵌不到墙面里,形成不了支撑。

无奈的叛军面对这堵冰墙犯了难。

官军借助冰墙的严密保护,在里面向外不断发射火枪,洋枪,叛军屡次的进攻都在这座冰墙面前无功而返。

伤亡惨重,积尸层叠,叛军开始用火炮轰击,打在墙上也只是一个白点。

人海战术,大炮轰击对李双良都不起作用,官军在营中倒是不慌不忙地远射近刺,收割着生命。

这边刘锦棠在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就知道是李双良那里出事了。

刘锦棠命令熊隆名,余虎恩,何作霖,谭上连,谭和义出营救援李双良。

官军大营门一开,熊隆名率领马队当先冲出,随后是结成方阵的步队以洋枪四周掩护,长矛手居中缓行而出。

邓曾的车轮后膛大炮轰隆隆向对面叛军发射三轮炮弹,趁叛军被大炮压制的时间,各部官军完成了战前部署。

首先接战的是熊隆名的马队,他和叛军马队刚一接触,即拨转马头全体向左后方狂奔,叛军马队随即紧追而去。

在大营炮台上的邓曾见敌军马队已经脱离主力和掩护,立即掉转炮口,连续大炮射击,叛军马队被大炮打散,四处乱奔,部分发狂的战马径直冲进叛军步队阵列当中,把正在和官军对射的步队冲个七零八落,何作霖,余虎恩挥军直击对面之敌,谭上连,谭和义挥军直奔被围困的李双良,李双良在营中指挥官兵奋勇冲杀,击溃当面毕大才,出营与谭上连,谭和义会师。

叛军围攻李双良不成,又被官军夹击,遂全军退回堡垒当中。

当晚又是大雪,大风交杂,寒冷刺骨,天时地利官军皆不占优势,但刘锦棠下令三军不得撤退,亦将剩勇追穷寇。

十七日黎明,刘锦棠由北岸乱流而渡过湟水,叛军全部盘踞在山顶堡垒,沟壑中向官军反击,刘锦棠命邓增用大炮向山顶接连轰击。

但是山顶堡垒隐蔽,大炮精准度受到影响,对叛军的堡垒造成的摧毁效果有限。

于是整旅撤退驻马营湾。

为解除后顾之忧,刘锦棠集诸将商议,决定暗渡湟水袭攻叛军营垒。

刘锦棠在大帐中说出想要夜渡湟水南岸,夜袭叛军营垒的作战计划后,众人都是面面相觑,低头不语。

大家的顾虑是在于湟水刚刚结上薄冰,还有很多拐弯湾流之处尚未结冰,叛军在对岸集结重兵和强大火力,如果贸然渡河,伤亡巨大是肯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加之渡河工具不足,导致众人都不想接这个任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就见董福祥站了出来,接过了这个艰巨,危险的任务。

时间紧,任务急,董福祥连夜指挥三营部下修造浮桥。

董福祥以皮筏、木排系以坚绳铁索,选河水急转处以筏、木排渡向对岸,在悬崖上定桩系筏,一夜间便搭成浮桥一座,为官军袭攻南岸又立了奇功。

在董福祥修建浮桥期间,南岸叛军不断袭击扰。

邓曾炮队隔岸向对面山巅和山沟处连续轰击,张俊,谭和义在炮火掩护下,占据南岸,修建堡垒形成支撑点,对叛军的袭扰进行了有力的阻击。

浮桥造成之后,刘锦棠以三营渡湟水南岸在制高点和要地修筑堡垒,命谭上连、何作霖等分扼湟水南北,以控制叛军。

二十日晚间,各军渡河在南岸边上修筑四座堡垒加上张俊的堡垒,官军在南岸总共修建了五座堡垒。

刘锦棠令何作霖为先锋搜索前进,叛军果然是大队下山,何作霖在山下扎住阵脚,阵前随军马炮五门一字排开,对准下山的叛军就是一轮炮击,居高临下冲击的叛军攻势被阻遏。

何作霖率军向上冲锋,叛军回身向山梁败退,马队数百骑冲向河边,被邓曾的炮队击溃。

一日的鏖战,刘锦棠在南岸扎住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