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乐志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刚刚闭幕后的几天时间里,这一份重要文件的出台,充分表明了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坚定决心。同时,《意见》本身和有关内容,对于推动各地各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加快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和促进作用。
所谓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是指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到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及环境保护等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主流的过程,也包括纳入到企业、社区和公众生产与生活的过程。主流化可以确保各行各业及各类群体始终将生物多样性放在主要地位并付诸实践。
10月13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通过"昆明宣言"。在"我们承诺"的第三条,宣言如是表述:"各国政府继续合作推动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纳入或‘主流化’到决策之中,包括将生物多样性的多元价值纳入到政策、法规、规划进程、减贫战略和经济核算中,并加强生物多样性跨部门协调机制。"《意见》提出,"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有关领域中长期规划"……这些要求和工作安排,都可以看作是对"昆明宣言"的一个响应和运用。
长期以来,尽管各国、各国际机构和组织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总的来看,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利用和惠益分享三大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究其原因,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程度不足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这也警示我们,必须彻底摒弃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停留在口号、标语、文件中的做法,马上行动起来,付诸实践、发动大众,才能共同取得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效,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关键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有人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不大,可以各干各的。这样就容易导致在经济发展中生态理念缺位的现象,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结果得不偿失。事实上,只有深刻认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道理,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从而以经济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思想一变天地宽。只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进而将之体现到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行为中,贯穿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现实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党政机关、社会大众的自觉行动,成为人人争相参与、争相示范的潮流行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