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北京申办冬奥相关规划,国家游泳中心将在冬奥会期间承接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项目。2015年11月,北京国资公司作为国家游泳中心的业主单位,创造性地提出国家游泳中心比赛大厅“冰水转换”,并在南广场地下建设全年面向群众开放的冰场,以实现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该提议获得北京市政府积极反馈,推动国家游泳中心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在水上赛事场地举办冰上赛事、保留冬夏两届奥运遗产的双奥场馆,打造了世界游泳场馆多元利用的“中国样本”。

2018年12月26日,国家游泳中心启动改造。2020年11月全面完工,国家游泳中心成为首个实现完工的冬奥改造场馆,其中南广场地下冰场工程荣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工程金质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攻坚克难创新意

“冰水转换”的最大难点,在于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冰上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水上场馆和冰上场馆的环境要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游泳场馆的特点是高温高湿,而冰壶赛事则要求低湿干燥,同时,赛事照明和声学标准也完全不同。为了完美变身,2016年初,国家游泳中心接到国际冰壶联合会提出的冰壶比赛场地相关要求后,立即启动比赛场地结构转换、空调除湿、体育照明、综合节能、建筑声学五大关键技术研究。

经过一年多的科研攻坚,“冰水转换”方案在2017年底取得了世界冰壶联合会的审核批准,“水立方”打造出了符合冬奥会冰壶赛事举办标准冰壶场地。

第二,冰壶比赛是对冰面质量要求最为严苛的冰上运动项目,对冰场建设的精度提出了挑战。国家游泳中心攻坚克难,构建了基于数字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分类构件原位拆装,实现冰场安装精度控制在3毫米以内,并突破冰面不结霜、不开裂、少升华等多项技术瓶颈,技术世界领先。

系列测试保万无一失

2019年12月,国家游泳中心初次完成了“奥运标准”冰面的制冰工作,并成功举办了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率先进入实战测试阶段的冬奥场馆。

2021年4月,国家游泳中心圆满保障“相约北京”系列测试活动,从场地设施、赛事服务、保障协调、疫情防控等方面开展全面演练,为10月测试赛打下坚实基础。

10月23日至30日举办的2021年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有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国家6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赛。这次竞赛规模大、入境人员多、赛事要求高、保障任务重,是对场馆竞技条件、服务保障水平和疫情防控能力的多重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游泳中心已全面进入实战状态,冰壶场地制冰、无障碍设施改造、体育展示、疫情防控、后勤服务等多领域工作有序运行,南广场地下冰场作为冬奥会唯一的体育体验项目已开展运行测试,确保提供高水平赛事服务保障。

冬奥会之后,国家游泳中心比赛大厅在原有体育赛事、旅游休闲、群众健身、文化体验、展览展示等多业态综合发展的经营模式上,将实现“水上功能”和“冰上功能”之间自由切换,既能保留“水立方”本色承接水上赛演项目,又平添了“冰立方”魅力。

同时,新建的南广场地下冰场赛后运营将聚焦全民健身,它将作为奥林匹克中心区冰壶项目体验基地,筹划举办各级别冰上比赛和演出,并广泛开展群众冰上运动培训和体验活动。南广场地下冰场将成为推广冰上运动的重要载体,助力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北京时间财经 陈世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