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3岁的宝宝堪称“鬼见愁”!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光精力旺盛,自我意识也开始发展,偏偏认知和表达能力有限。因此他们的一些言语和行为,在我们看来十分“怪异”,看着直发愁!

自从宝宝学会说“不”以后,就时常挂在嘴边:不要这个,不要那个,统统不要……不仅如此,如果稍有不对,还会以大哭大闹来反抗爸妈的管教。此阶段很多孩子也许会经历人生第一次“挨揍”,不过打骂虽有震慑效果,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还会对孩子身心健康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宝宝的成长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怪异”行为,只不过是我们没站在宝宝的层面上看待问题罢了。接下来,和莞妈一起看看这些“鬼见愁”的娃娃都有哪些 “怪招”?让我们来见招拆招!

★“可怕”的秩序敏感期,一切得按他的意思来

有些宝宝的玩具不是用来玩的,而是用来排序的。大小、方向、顺序、角度、间隔等,须得按他的标准才行,如果你不小心碰歪,非得大发脾气不可!家里谁的手机响,你可不能随意接,必须由他给你按接听键,未经同意就通话,他立马要撒泼滚地上!

行为分析:

两三岁宝宝以“可怕”而闻名。宝宝在这时会经历一个特殊的敏感时期,称为“秩序敏感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特梭利:儿童有两种秩序感,即内部秩序感和外部秩序感。内部秩序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身体不同部位及其位置;外部秩序感则指向他们对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感知与理解。

宝宝2岁开始,会慢慢从“内部秩序感”转向“外部秩序感”,对于自己所感知的事物,有强烈追求秩序化的欲望。如果没达到自己的秩序要求,就会出现不安、焦虑,甚至可能出现极端的应激行为

【拆招建议】

想让宝宝平稳顺利地度过秩序敏感期,家长千万别破坏他的秩序感,也不必阻止。只要不违背原则、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顺着他!让他的小世界里一切都井然有序,有什么不好呢?

秩序敏感期是培养宝宝讲卫生、爱整洁、守规则、做事有条理等好习惯的绝佳时期,所以家长对宝宝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格外重要,只要方法得当,效果能事半功倍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宝喜欢亲热,像个甩不掉的“小黏糖”

我们邻居有个两岁的宝宝,是个可爱的小妹妹。她每次看到我家4岁的小宝都会跑上来拉拉手。一开始我家宝还挺高兴,但小女孩一直不撒手明显限制他行动呀,于是不一会儿就挣脱,自己跑去玩别的了。小姑娘这时可急了,一直哭着要去拉小哥哥手。

行为分析:

有些宝宝属于情感高需求,一部分内敛喜欢把爱藏在心里,而另一部分则喜欢热烈地表达出来。宝宝还太小,他表达爱的方式,仅限于与人亲近。在他的认知里,自然地以为大家都喜欢,也无法读懂别人的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拆招建议】

我们应该要让孩子明白,表达喜欢的方式不止一种,不恰当的表达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家长也可以亲身示范,教授给孩子其一些爱的表达方式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亲切的问候,亲昵地接触,一起开心地玩耍,分享一些自己的小零食或玩具等,来表达自己的友好和善意。

★宝宝好引人注意,哪都不能少了他

涵涵妈诉说,最近宝宝在家特别不听话。大人说话时他总要插嘴,如果稍不注意他,就要大喊大叫。那天家里来客人,他一直围着别人说这说那,似乎要把客人“独占”。涵涵妈觉得很不好意思,这样对客人没礼貌,而且好不容易跟朋友聚一下,想聊聊天,结果全被熊孩子搅了局。

行为分析:

两三岁的宝宝,正是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时期,他们一些“招摇”的行为,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此时的他们极度希望被关注、被理解和被肯定,如果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表现出对抗、叛逆甚至是哭闹和毁坏东西,以此达到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拆招建议】

家长平时除满足宝宝生活需求以外,也要对他们的精神需求给予足够的关注。高质量的陪伴是治愈的良方,每晚给孩子讲晚安故事。当孩子有明显的情绪时,记得抱抱他

经常跟孩子聊天,说说心里话,引导他学会表达自己,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表示认同。当孩子感觉到你的关心和爱意时,他就不会整天无理取闹了。

★没事总爱瞎操心,不达目的不罢休

两岁半的洋洋对于某些事,有着难以理解的执着。比如奶奶拖地后,地上水没干,他就指着奶奶一定要拿拖布抹干净才行;妈妈铺被有个角掀起,他非得绕过去把那弄平整才算完;有次见别人扔垃圾,结果没扔准,果皮掉地上。他显得非常不安,不顾劝阻,非把果皮捡起投进桶里才罢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为分析:

2-3岁的宝宝正处于模仿、学习阶段,这时期他们对于一些行为规范、纪律约束等也极其敏感。他们往往关注一些我们不曾注意到的细节,事虽小,但在他们看来,只有一切按照既定规律、符合预期,他们才能获得一种可以把握的安全感

【拆招建议】

家长应当理解宝宝的“执着”行为,这是他们认知和社会能力发展的结果,不必担心他会变得过于“偏执”。当宝宝慢慢长大,能够承受更多变化结果的时候,自然就会好起来

如果孩子执着的事过于“离谱”,或有不安全的因素,那么只有耐心地解释、用心地安抚、用力地拥抱或长时间的陪伴来弥补。但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转移他的注意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

曾经听见一位爸爸感叹说:

回首教育孩子的路程,发现自己许多地方都做错,甚至用了极端的方式,我为此感到愧疚!如果能重新再来一次,我一定会更有耐心,再也不责怪孩子的任性!可惜成长只有一次,有些道理明白得太晚,以后决不再打击孩子的天性,不再错过孩子每一个成长的细节!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大都是摸索着前进,走过许多弯路,掉过许多坑,但终归是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了。愿今后在育儿的路上,我们都能走得更顺畅,让孩子的成长更轻松快乐。

本文为莞家妈妈原创,感谢阅览全文,喜欢文章,请您留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