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医学名称叫作透明质酸(HA),是一种天然大分子聚合多糖,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关节中,可以发挥润滑关节、调节血管壁的通透性、维持皮肤结构和功能、促进创伤愈合等作用。

人体一半玻尿酸都存在于皮肤中。一个玻尿酸分子可结合1000个以上的水分子,是目前发现吸水功能最强大的天然保湿因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玻尿酸的合成能力下降、透明质酸酶活性增加,皮肤中玻尿酸含量开始逐年减少,皮肤会逐渐出现干燥、松弛、皱纹等老化表现。因此,如何补充皮肤里的玻尿酸,便成了皮肤美容界炙手可热的课题。

近年来,人们尝试通过口服、涂抹和注射的方式来补充玻尿酸。那么,到底哪种方式才有效?

01、口服玻尿酸无效

通过口服进入人体的玻尿酸,如果是分子量<5000Da的小分子透明质酸,可以直接通过渗透方式,穿透肠道上皮细胞之间的间隙进入血液循环;而如果是分子量较大的完整玻尿酸分子,则首先要被分解为单糖,方可透过肠道屏障被吸收。分解后的成分将根据身体需要,进入不同的代谢路径,要么为人体供能,要么变成其他形式,成为合成脂类、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原料。即使分解后的成分又重新合成了少量玻尿酸,它们也不一定会进入皮肤,而可能会进入关节、眼睛等其他部位,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同样的,进入人体的小分子透明质酸也会通过血液循环进行下一步代谢,根据机体需要发挥作用,绝大部分不会抵达皮肤。

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口服玻尿酸可以增加皮肤中玻尿酸的含量。皮肤里玻尿酸含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合成减少而降解速度加快。

有研究发现,将使用同位素14C标记的玻尿酸喂食小鼠后,在小鼠皮肤中发现了标记物。但是,实验用的玻尿酸分子量高达920000Da,根本不可能直接通过小鼠的肠道屏障。并且,研究并没有证明检测到皮肤中的同位素标记物是来自“完整的玻尿酸分子”还是其“分解产物”。

可见,这些有限的“孤证”其实经不起推敲,但通常会有不法企业将研究中较为中肯的结论断章取义后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产生“口服玻尿酸可以有效改善皮肤状态”的错误认知。

02、涂抹玻尿酸可暂时保湿

透皮吸收有个著名的500Da定律,即分子量大于500Da的物质不能穿透皮肤屏障,而玻尿酸的分子量远远超过这个标准。

但是,玻尿酸作为一种吸湿剂,涂敷于皮肤表面时,可吸纳环境中的水分,能够与润肤霜中的其他成分一起发挥暂时性的保湿作用。

03、注射玻尿酸效果明显

通过注射的方式,将玻尿酸直接送达真皮层,可以发挥相对持久的补水锁水作用。

与此同时,针刺反应以及真皮内微填充后的机械牵拉效应,都有可能刺激人体合成胶原,改善肤质。不过,注射到人体的玻尿酸,同样会被体内的酶分解,所以需要定期注射才能维持皮肤润泽紧致的状态。

因此,玻尿酸虽是补水保湿“神器”,但也要正确使用才能发挥作用。另外,消费者一定要谨慎选择、安全使用玻尿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