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医几乎每天都在教育孩子:“不好好刷牙就要烂牙了!”牙医希望通过刷牙能让孩子们的牙齿保持健康,老实说——刷牙并不一定能达到这种效果。科学家证实,牙齿健康既依赖于遗传基因,又依赖于口腔卫生。众所周知,有些人从不刷牙,吃大量糖果却从不(或者很少)蛀牙,而另一群人天天用牙线,却烂牙不断。

每个人都喜欢甜食对么?

你可能认为每个孩子在糖果柜台前都会走不动步,然而科学家发现,基因不同导致人们对糖果喜好有差异。在其它条件等同的情况下,嗜糖果基因越强的人越容易患龋齿。

因此,相同环境下生长的小朋友对待糖果的态度可能截然不同,有的小孩是“我不是很喜欢糖”,有的小孩是“又被麻麻抓到我吃糖啦”。研究人员尚不能告诉我们如何找出不太喜欢糖果的小孩,但他们认为,可能你周围没有,但并不代表他们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牙齿釉质

有些人的牙釉质就是比别人软一些,这些牙釉质更易遭到细菌侵袭,形成龋齿。由于基因决定了牙釉质的组织结构,因此,基因在龋齿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味觉能力

香菜是亚洲及拉丁美洲常见配菜,尤其做鱼卷时简直是上佳配料,而有些人则不以为然,他们宁愿舔肥皂也不愿意吃香菜。在最新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找到了“喜爱香菜基因”,从研究发现,有些人无法喜爱香菜味道是因为他缺失该基因。

味觉能力是判断人能品尝多少种味道的能力,它通过舌头和味觉来体现,不仅显示你先天倾向于喜欢哪种味道(如香菜),还能体现你是否能感受到某种味道。

研究表明,味觉能力多样性的人群不容易长蛀牙。这是否是因为味觉越多样化,导致人对甜食的喜爱程度越低?尚不可知。科学家正在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

唾液

唾液中的钙和钾离子能使牙齿变得“强壮”,在预防龋齿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让它们发挥作用,却没有像“吃对食物”那样简单。这些元素只有形成适合的化合物才能被利用。科学家已找出导致唾液在防龋性中表现不同的基因。

微生物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人体内不同菌群的学科。在口腔中,不同菌群分布在你的舌头、牙齿表面和牙龈线下方,它们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微生物环境。我们的身体免疫系统对这些菌群的不同反应也导致患龋风险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