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古玩知识

凸钉玻璃碗

与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同墓出土,玻璃质,碗高8厘米、口径9.5厘米、腹深6.8厘米、下腹最大径9.8厘米、重245.6克(图6),

现为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碧绿色,透明,内含小气泡,分布均匀。直口,矮圈足,外壁饰以凸起的圆形装饰两周,共14个,上下错位排列。

从一个圆圈内可透视对面三个圆圈。其工艺特征是使用烧吹技术制造,然后利用雕花技术进行腹部、底部凸饰及口缘的整形。

内壁光洁,外壁有薄层的金黄色分化物,主要分布在下腹和底部,经科学检验属钙纳玻璃,与波斯玻璃成分一致,属波斯萨珊王朝玻璃制品。

北魏漆棺画

1981年原州区东郊乡雷祖庙村北魏墓出土。由于漆棺的腐朽,漆皮脱落破碎,棺上的漆画内容已很难完全辨识。经拼对确认后的漆棺画可分为盖板漆画、棺前挡漆画、棺侧板漆画三部分。

棺盖板漆画:残长180厘米、宽87-105厘米。棺盖为两面坡式,前端为圭形,前宽后窄。上端对称绘有两座房屋,檐下悬垂帷幔。

北周鎏金银壶

1983年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现为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北周时期。尺寸通高37.5厘米,最大腹径12.8厘米,重1.5公斤,

鸭嘴细颈,上腹细长下腹圆鼓,高圈足座,单把,壶把上铸成一深目高鼻带盔形帽的人头像。

颈腹高座束腹处和底座边缘各饰联珠纹一周,壶腹下部用细线雕一周水波纹,水波中有两只似虎的怪兽相向追逐一条鱼,鱼尾甩出水面。壶腹浮雕的人物图像,共六人分为三组,每组各有一对男女,表现题材内容是古希腊神话内容,艺术风格受希腊化影响。鎏金银壶是波斯王朝的酒具,萨珊时代在中亚的巴克特利亚地区制造,是萨珊工匠模拟希腊图像的产物。壶形制完全沿用萨珊王朝金银器风格,但壶把上的人头形象与萨珊波斯人形象有别,属中亚巴克特利亚人。工匠在鎏金时充分考虑了银瓶的器型特征,并不是通体鎏金,而是有选择性的。腹部人物采用银原色而背景部分鎏金,这样就将银白色的故事人物置身于金色的背景下,非常醒目,独具匠心,不愧为萨珊金银器中的上品。

石刻胡旋舞墓门

1985年出土于盐池苏步井乡的一座唐代墓葬。

唐朝时期。

尺 寸长88厘米,宽42.5厘米,厚5.4厘米

在发掘M6号墓时,考古人员发现,此墓有被盗过的痕迹,好在封门保存完好。

出土时它是成套的两扇紧闭的石门,单扇石门呈长方形,上下有圆柱状榫,两扇门面闭合处各有一孔,出土时用铁锁锁扣。

门正面凿磨光滑。在两扇墓门上,各浅浮雕于一个跳胡旋舞的男性。舞者深目高鼻,虬须鬈发,胸宽腰窄,上着窄袖衫,下身穿贴腿紧裙。

舞姿造型略有不同,左门舞者侧身回首,左脚立圆毯上,右腿后屈,左手微微上举,右臂屈至头顶,右门舞者右脚未着地,左腿侧伸,略微屈膝,右手举飘带于头上,左手旁伸作提襟状。两人舞姿热烈奔放,略有不同。周围阴刻出卷云纹的图案,营造出舞者腾云之上的意境。

鎏金铜牛

1977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M177墓出土。西夏时期。尺 寸长120厘米、宽38厘米、高45厘米

这件青铜铸造的牛屈驶而卧,体态健壮,比例匀称。造型逼真,线条流畅个体硕大。

铜牛中空设计,外表通体婆金。制作时需要将冶炼、模具雕塑·浇铸、抛光和紫金等工艺集于一体,反映出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艺术品中的珍品。

这件文物说明了牛在西夏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同时证明牛耕对发展西夏农业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

石雕力士志文支座

1974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6号陵出土。西夏时期。尺 寸长68厘米、宽65厘米、高62厘米。

圆雕,白砂石质,近似正方体。为男性人像,面部浑圆,颧骨高突,粗眉上翘,双目圆睁且外凸,鼻梁短粗,獠牙外露,下颚置于胸前。

裸体,腹有肚兜,肩与头齐,肘部后屈,双手撑膝,下肢屈跪,背部平直。

座顶左上角阴刻西夏文三行,计15个字。第一行4字汉译为“小虫旷负”;第二行4字汉译为“志文支座”;第三行7字汉译为“瞻行通雕写流行”。背部阴刻汉文一行6字“砌垒匠高世昌”,为西夏石雕工匠的姓名。

整个石雕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负重者的神态,反映出西夏时期石雕艺术的独特风格。在西夏陵区多座帝陵的碑亭遗址中,迄今已出土这类支座11件,但刻有西夏文字的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该件文物因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经专家共同鉴定确认为国宝,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

(图文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声明:尊重作者原创。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时,欢迎广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创好文章。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请另取标题,以免读者误会。如使用本刊标题,必须注明“转自公众号:四海博缘收藏平台”。谢谢合作!

购买藏品请添加私人微信:lfy8060

喜欢,就给我一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