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些用户眼中,二手手机凭借着较高的性价比,成为购买手机时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在购买二手手机时,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想象不到的“坑”,甚至有些会比传说中的电脑城更令人不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小黑眼里,电脑城的坑,主要还是来自销售人员的套路,只要用户随时保持警惕,那么往往不至于吃太大的亏。

但二手手机则不同。由于硬件之间的差异、购机渠道的不同,许多在电脑城中总结的经验并不能套用到验证二手手机上,甚至许多“垃圾佬”都免不了吃亏上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和你聊天的是人是狗

上面这句话,来自于互联网行业早期的一个段子。小黑觉得,拿到这里来用再适合不过了。

根据IDC公布的数据,即便是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二手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依然比2019年增长了9.2%,而与此同时,新手机的出货量则降低了6.4%。另一个令人稍感意外的数据是,越年轻的群体对二手手机的态度越正面。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二手手机购机渠道变化的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闲置物品出售、二手产品回收等平台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选择线上渠道作为二手手机购买的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带动了爱回收等平台的火爆

在这些购机人群中,一部分用户选择了品牌官方或回收平台的翻新机作为购机渠道,这一部分用户先按下不提。而另一部分用户则会选择闲鱼、转转等平台入手产品。

然而,直到拿到购入的二手手机之后,我们可能都发现不了闲置卖家账号背后的,究竟是不是普通用户。

连明星都免不了在闲鱼上中招

而用户吐槽最多的,也正是这些闲置二手平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单是闲鱼官方在30天内处理的投诉量,就超过2000条,累计投诉量更是接近30000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闲鱼早已不是最开始那个真正帮助用户转手闲置商品的友好平台,而成了传统二手商的聚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何况闲鱼官方分类里,手机类里是没有手机的

当我们搜索手机相关内容时,放眼望去可以看到一片二手回收商的商品信息。

当你以为是真实用户在转让闲置手机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其实是将二手生意做到平台上的传统二手商罢了,手机上的封贴说明了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进这个账号的主页,果不其然,六十多个宝贝全都是各种型号的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根据手机信息原文中的某个关键字,小黑认定了这个卖家很显然是从工作室回收手机转卖的专业户。

小黑随机在搜索手机得到的结果中,随机选择了八款非官方账号发布的手机,其中四款在千元以下、四款在千元以上。在查看商品详情后,小黑发现其中有六款都明显来自于二手回收商,只有两款是个人用户出售闲置的可能性较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四款千元以下的手机全军覆没,没有一款来自个人用户,而千元以上机型的情况稍好一些。但同时,千元以上机型的二手回收商在行为上似乎更“肆无忌惮”一些,有商家甚至直接在商品描述中写上了“图片是盗的”。

在闲鱼上,我们还真是难以分辨和我们聊天的是人是“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闲鱼上的iPhone 13,不一定是你要的iPhone 13

对于一些二手老玩家来说,上面这些套路已经有些老套了,一般情况下都能辨别出来。但下面小黑要介绍的这些套路,恐怕连这些老玩家都难以辨识了。

以最新推出的iPhone 13为例。在大部分用户还没拿到手的时候,豆瓣、贴吧等社交平台上就已经有一些用户晒出了iPhone 13的真机。更有甚者,一些用户还在豆瓣上发布了转让iPhone 13的帖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独有偶,我们在闲鱼上也能看到各路卖家发布iPhone 13的信息。已拆封的、未拆封的,甚至已激活的,在闲鱼上都可以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些“崭新”的iPhone 13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小黑猜测,其中不少确实是来自真实用户——他们在官方或其他授权渠道购得iPhone 13之后,又因为种种原因需要将手机出手。对这些用户,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黄牛来描述。

但另一些卖家账号的行为,就不像是正常用户了。例如上文中那位豆瓣用户以及一些闲鱼卖家。甚至他们的手机也不一定来自于国内的官方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货手机曾经受到不少追捧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通过国外非官方渠道获取的手机称为水货手机。

在十年前,水货手机是手机市场上的大热门:更便宜的价格吸引了不少用户,即便无法在国内保修,也只不过是个概率问题,更何况当时各大手机品牌的售后本就不怎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在手机售后日趋完善的如今,价格因素依然让不少用户选择水货。

而水货的来源,往往就成了用户能不能好好使用手机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不少水货的来源是国外运营商的合约机。与国内的合约机一样,国外的合约机只能使用合作运营商的SIM卡。当用户插入其他运营商的SIM卡时,系统就会无法正常识别这张SIM卡,这种情况一般被称作“有锁”。

因此,就有了“卡贴”这种道具的出现。通过卡贴,其他运营商的SIM卡就可以正常在合约机上使用了。但这又带来一个新问题:在使用的过程中,手机的信号会相对更差,续航时间也会降低。更重要的是,卡贴随时有失效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4月贴吧上就有这样一个帖子

如果卖家相对“实诚”,在出售时就告知用户是否是合约机还好,一旦遇上专业“骗子”将合约机说成无锁机,那不那么专业的用户很可能就落得个哑巴吃黄连的结局了。

除了把合约机诈称为无锁机之外,通过二手平台购买手机的另一种“上当模式”,就是那些来自国外的二手机了。这些洋二手虽然型号等方面不一定是洋垃圾,但在实际使用体验上或许还胜似洋垃圾。

在一些以高仿数码产品著称的地区,隐藏着不少回收、翻新这类洋垃圾的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专做洋垃圾翻新的商家能做到什么程度呢?举一个例子:我们购买的任何一部电子产品都会有一个专属的序列号,而这些商家就可以将一部手机的序列号改掉,来伪装成另一部手机。这样,用户在通过序列号查询手机状态时,就不会发现有什么异常了。

通过这样的“翻新”处理,一部几百块回收来的洋垃圾或许可以卖到两、三千元,而对这些问题不太了解的用户拿到“新”手机后很可能没过多久就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到那时再想寻求售后,就难上加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业二手平台也不一定靠谱

正是因为有上述这些“套路”,越来越多的用户在选购二手手机时,开始将目光投向二手交易平台或专业回收平台的“官方检测机”或“官方翻新机”,认为背靠平台,这些手机至少不至于太坑。

但与真正来自官方的翻新机不同,在这些平台上购买的翻新机并不能享受来自品牌官方的售后,一旦出现问题就只能去找平台方。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的关键是:即便通过二手或回收平台检测或翻新的手机,用户也不一定能放心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一些专业在某二手平台“收垃圾”的用户反馈,这些二手或回收平台在检测回收来的手机时,会通过检测应用对基础功能做测试,但对更深入的问题,检测应用无能为力,由于平台基本不会拆机检验,因此一旦手机的硬件有隐藏较深的问题,就只有用户自己来承担了。

其实,在小黑提交手机回收时,也有这样的感受:回收平台一般只会对外观、屏幕和一些基本功能进行检测,通过后直接将回收款给到小黑。但如果提交的手机有一些隐藏的问题,回收平台是很难第一时间发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收流程一般不能检测出隐藏的问题

客观地说,我们并不能就此将问题推给二手平台或回收平台,因为对数码产品来说,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数不胜数。

小黑在B站刷笔记本维修视频的时候,就曾看过晚上8点准时重启的笔记本、一切正常但就是不能正常关机的笔记本,就连专业修笔记本的店家在很多时候也都是凭感觉找出的问题。

另外,二手平台和回收平台也都是靠二手手机混饭吃的,在回收时夸大瑕疵、出售时缩小瑕疵也是常规操作。再加上用户对二手手机的看法往往还会有一些心理上的作用,种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二手手机出现问题的概率不可避免地要高于全新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是不是说二手手机不值得买了呢?

其实我们也大可不必因噎废食,毕竟二手手机依旧有它存在的价值:性价比相对较高、可以将手机“变废为宝”,还能有效减少资源浪费。

通过正规的购买渠道、真实可信的卖家,可以有效减少上当受骗的几率。实在不放心,还可以选择官方翻新的手机,在更便宜的同时还能获得官方保修,这样就能用得更省心了。

图源:

闲鱼App截图、豆瓣App截图、

相关网站截图、百度搜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