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获悉,2021年10月26日,日本设计师仲条正义因病于东京的家中逝世,享年88岁。
回望其逾半个世纪的创作历程,他几乎涉足了所有设计领域,从平面到立体,从一本书到一个空间。2018年,仲条正义曾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中心psD举办个展“饮&呕吐,IN&OUT”,“我内心分外感慨,我想着这样大型的展览估计是自己最后一次展览了。话虽如此,我有一个坏毛病,就是一旦摆脱疲劳,什么都不做的时候又会觉得心里发痒。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自己必须还活着。”当时,仲条正义这样说道,他自称“少年N”,直至晚年,从未停止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仲条正义于psD“饮&呕吐 仲条正义设计展”现场,2018年。

1933年,仲条正义出生于东京,父亲是一位木匠,还有一位比他年长5岁的哥哥。因为世界经济危机的余波,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后来更是由于战争爆发,全家被疏散到了千叶县的小镇。动荡不安的时代与索然无味的小镇生活,让少年时期的仲条正义郁郁寡欢、忧心忡忡。
进入高中后,仲条正义加入了绘画社,他对绘画产生了强烈的热情,深受毕加索、马蒂斯、梅原龙三郎以及安井曾太郎等东西方艺术流派的双重影响。绘画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刺激与动力,即便是在画具与材料缺乏的环境中,他也坚持不懈地画画。后来,在高中老师的组织之下,仲条正义前往东京上野参观美术馆与东京艺术大学,这次参观之旅让他坚定了从事艺术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来日本》,1998年,海报,仲条正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来日本》,1998年,海报,仲条正义

仲条正义设计语言蕴含的浓厚绘画性离不开其绘画经历。观看他的设计作品,那些徒手勾勒的非标准化线条与几何图形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感与原动力。
1951年,仲条正义考上了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并搬回东京。此时的东京是日本平面设计战后复兴的中心地带,在仲条正义考上东艺大的同一年,龟仓雄策、河野鹰思等设计师发起了“日本宣传美术会”,并开始公开募集设计作品并举办展览,给予了年轻设计师们崭露头角的机会。此外,1955年成立的“日本设计委员会”通过奖励机制鼓励日本原创设计,促进日本设计的文化自明。1960年,“世界设计大会”(World Design Conderence)在东京召开,将日本设计重新引向了世界的舞台。
身处于平面设计风起潮涌的时代,仲条正义感受到了设计的魅力,大三分专业时便选择了平面设计。拥有绘画功底与丰沛创意的他,在平面设计的领域大施拳脚,在大学期间就连续两年获得了日宣美展的鼓励奖。
东西方艺术流派与日本的平面设计浪潮对仲条正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他担任艺术总监时的《花椿》杂志里都能看到——在《花椿》中,你能看到跳跃的几何图案、原始的线条以及大胆的配色。这些元素让杂志里的女孩们显露出一种古怪的有趣。仲条曾说,“杂志弄得乱七八糟也没关系,我就是喜欢那样,太过漂亮反而无趣。”自1970年起,仲条正义开始正式担任资生堂企业文化杂志《花椿》的艺术总监,凭借独特的设计感和审美风格,这本杂志拥有了超出一般企业内刊的影响力。仲条正义的这份工作持续了整整四十年,“我从不储存或拖延想法。在想法还十分新鲜而有活力的时候,我就会向他人提出,并努力使对方信服。过去四十年间的每个月我都如此工作,重复的过程使我越发聪明,并从经验中汲取知识,避免做无用功。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打心底热爱这份工作。”仲条正义在《花椿与仲条 Hanatsubaki 1968-2008》中写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椿》系列作品,仲条正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椿》系列作品,仲条正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椿》系列作品,仲条正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椿》系列作品,psD“饮&呕吐 仲条正义设计展”现场,201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仲条正义,psD“饮&呕吐 仲条正义设计展”开幕现场,201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抹着红唇的仙人掌和它的“孩子”,图片来源:银座图形画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的角色变成了“香蕉”,图片来源:银座图形画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仲条正义,饮&呕吐:Mother and Others,2016,海报,1280x900mm,图片来源:银座图形画廊

仲条正义时常自诩“少年N”。在其晚年的一次访谈中,他坦言自己虽然很喜欢去冲绳那样温暖的地方度假,但那种安逸享乐的生活不到一周就会让他无法忍受,也无法在那样的环境中工作。他一直坚信:“设计就是拼搏精神与少年之心。”也正是这种信条,促使他始终保持着不断自我更新的设计理念与勇于挑战未知的创作激情。
“都说僧人‘业障’越深,成就越高。对于罪孽的自知性越高,或者说积恶越多的人越具备人性,最终才能成为‘人’,但并不会成为神或佛。《叹异抄》中的恶人就是如此。我们这一行也是,相比起天赋之才绽放的绚丽之花,包裹在庸俗、丑陋、愚钝中的我们或许才能引起更多的共鸣。也许,当那无法彻悟、尚不成熟的挣扎转换为潜力之时,才是人性光芒的显现。我已年过六旬,但也许活到一百岁才是‘小生’,还成不了像样的人。”在《少年N》中,仲条正义这样写道。
(本文整理自“烟囱PSA”微信公众号以及澎湃新闻过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