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我国考古界对未央宫的发掘成果,结合航拍图,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几条“密道”将未央宫中各大宫殿联结在一起,这些“密道”就像是蜘蛛网一样交错纵横,遍布未央宫各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些“密道”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呢?史学家们对此进行了猜测。

这些“密道”中埋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如果说,这些“密道”是皇帝挖的,目的是防止有人发动政变,或躲避刺客暗杀,那么,后宫中的地道又作何解释呢?难不成,嫔妃想要借助密道进行偷情?但偷情毕竟只是个别现象,怎么会让所有嫔妃都挖掘密道呢?

显然,这些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狗血桥段。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繁文缛节的限制,为了掩人耳目微服出行,皇帝便会通过密道出宫。在一些野史作品中,也有类似的情节,皇帝通过密道外出,在民间寻花问柳。不过,这些解释若放在未央宫地道上,显然是无法说通的。从密道的结构来看,所有密道的两端均为宫殿,没有任何一条密道是通向宫外的。

自我国从1973年开始对秦汉两朝的宫殿进行考古发掘,从未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我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刘庆柱,查找了秦汉时期的史料,通过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密道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息息相关。我们知道,建筑是重要的历史证据。虽然,建筑无法给我们直观的信息,但我们却能从建筑的细节和特点上推敲出不为人知的奥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这些密道之所以遍布未央宫,是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

西汉前后,皇帝巩固权力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在西汉以前,皇帝想要巩固皇权,靠的是本家的力量,也就是“同姓王”。西汉以后,皇帝发现了诸侯的弊端,开始借助“外戚”的力量巩固皇权。何为“外戚”呢?就是后妃的“娘家人”。

历史上第一批得势的外戚是何许人也,现今已不可考。不过,我们熟悉的大将军卫青,就是外戚势力中的典型。之所以卫青能够入朝为官,完全是因为他的姐姐卫子夫。所以,卫青才能官运亨通,得到皇帝的信任,多次担任平定匈奴的主帅,立下赫赫战功。西汉晚期的王莽之所以能够篡位称帝,与他的姑姑王太后也有一定关系。

西汉皇帝普遍寿命短,二三十岁便一命呜呼的情况不胜枚举,登基的多为“儿皇帝”。显然,年幼的皇帝根本无法堪当大任,皇权必须由太后代掌。虽说汉朝对“后宫干政”的限制较少,但太后能依靠的政治力量毕竟有限。想要稳定局势,太后不得不依赖于“娘家人”。在“儿皇帝”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忌惮外戚,为了防止皇权旁落,皇帝们有必要制衡外戚,与外戚进行政治角力。史学界常说的“二元政治”,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相比于太后,皇帝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为了制衡权臣,有时皇帝又要借助外戚的力量。所以,皇帝与外戚之间的政治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生于皇室本来就是一种悲剧,政治斗争在皇宫之中从未停止过。不过,我国封建王朝毕竟基于男权社会,“女德”限制了女性的政治前途。只要这一思想存在,外戚的力量就不能摆到台面上。因此,皇帝、太后在借助外戚力量时,有必要掩人耳目。显然,在皇宫中挖密道是个不错的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密道的作用非常大。

皇宫中的势力盘根错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情况不胜枚举,为防隔墙有耳,在密道中商讨政治计划,缔结政治同盟,实属形势所趋。

有了这种推测,我们再重新审视位于未央宫中的密道网络,就会恍然大悟。难怪在秦朝时期的皇宫中并未出现密道,西汉皇宫的密道多集中在皇后、太后、嫔妃的寝宫中。显然,密道的使用者与皇帝的后妃关系密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合我们前文中的推测,若单纯地用密道进行偷情,那么这密道的作用未免有些浪费,而且也太过危险。所以,密道的作用就是内宫联络外戚。从这种角度来看,密道就是“二元政治”的发源地。外廷的大臣根本无法踏足后宫,他们安插的眼线也无法进入密道,所以在密道中皇帝、后妃与外戚进行的政治计划则是非常隐秘的。

参考资料:

【《汉书》、《未央宫“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