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今年不一般,全球范围内不断出现极端天气事件,极寒极热天气轮番上演。而在最近,暴雨袭击了旧金山湾区,导致当地至少14万户家庭和商户遭遇断电;而东南亚早已过了雨季,最近却仍受持续暴雨困扰——10月中旬印度和尼泊尔暴雨肆虐,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死亡人数超200人。今年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极端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10月14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就已经在网站上宣布今年冬天再次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可达87%。并认为拉尼娜在整个冬季保持一定强度,直到春季来临才会开始减弱。

一个礼拜后,我国国家气候中心也在22日表示“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中美两国几乎同时发出了今冬可能会出现极端天气预警,由此可见,今冬拉尼娜现象是有很大概率要卷土重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是继上一次拉尼娜现象(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后,连续第二个冬天形成拉尼娜事件,也就是说2021年将面临“双峰型拉尼娜”现象。这意味着今年冬天气温大概率偏冷,很可能是个十分寒冷的冬天。我国气象学家因此在前不久也提出了要保证今年冬季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供暖和相应资源的要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双拉尼娜年的冬天是不是会冷上加冷呢?

何为“拉尼娜”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意思,它是指热带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出现异常而导致的反常自然现象。具体来说,拉尼娜事件就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至少3个月异常变冷的现象,是有可能导致全球异常气候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风作用会使得大量被太阳晒得比较热的海水,吹送到太平洋西部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暖水“流失”后,东太平洋海面以下深层冷水便上翻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就会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如果信风增强,东太平洋海水持续变冷,而且持续时间和强度都达到一定条件,就形成了所谓的拉尼娜现象了。今年的东太平洋表层海温比西太平洋要低-0.5°C,且将持续整个冬季,所以,中美的气象相关机构都预测拉尼娜现象将在10月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尼娜现象形成后,带来的影是全球性的,它会给很多国家或地区“制造”极端天气。那么,它的出现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影响?

从历史气候统计数据来看,过去的多数拉尼娜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冬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冷的概率较大。自1951年以来的15次拉尼娜事件中,其中有10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另有5个拉尼娜年气温则是偏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很多人印象深刻的2008年年初,在我国较为南方的地区,出现异常的大范围低温,引发大面积冻雨或降雪灾害天气,也是受2007年7月~2008年5月的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我国来说,不是说每一个拉尼娜年冬季都会偏冷,只不过出现拉尼娜现象,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大一些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年的拉尼娜现象比较特殊,在此次之前,2020至2021年秋冬刚形成过一次拉尼娜事件,再加上这次拉尼娜如果确定下来,意味着2021年将是“双峰拉尼娜”,这样的情况还是较为罕见的,因为在一次拉尼娜事件结束后,正常情况下,海水温度应该会回到中性或偏暖状态。而像这样连续两年冬季形成“双拉尼娜”,对热带和副热带的影响可能会更为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即将到来的双峰型拉尼娜,对我国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双峰拉尼娜事件期间,对我国气候可能造成的影响,可以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分析。

气温方面,今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会比往年更加频繁,冷空气强度也比往年更强,影响面积也更大,特别是中东部大多数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来说偏低的概率较大。降水方面,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由于受到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会导致我国南方地区的水汽条件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出现“南旱北涝”的情况,也即南方地区降水可能会相对减少,而北方地区降水则会大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今年冬天是不是会冷上加冷呢?

虽说各项数据表明,今年冬天“拉尼娜”的回归基本上已成定局,而我国气候受拉尼娜影响很大,气候偏冷的概率大。但是我国冬季气候的状况还是有些复杂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全球变暖加剧的背景下,还需要考虑到欧亚地区的积雪变化,北极海冰融化,以及其他海域的海温异常等因素对我国冬天气候形成的影响。更关键的是,其实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的频率、强度等才是主要影响我国冬季气温的重要因素。而拉尼娜的影响也仍需要持续观察。

也受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综合来讲,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还是比较复杂的,所以今年冬天是“偏冷”还是“偏暖”,尚未能确定,这是一概率问题。但也不排除“极端天气”的出现。我们能做的就是及时关注天气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