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周五啦!!!您预订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三期即将送达,请注意暗号:天王盖地虎,爱奇艺8点这周五;宝塔镇河妖,喜剧人儿等您瞧!

在第三集之前,先聊点正经的。关于喜剧演员,七门儿可是掌握了很多后台内幕,今天就先来一波“台上台下反差”!

众所周知,台上的喜剧演员,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但其实,台下的他们其实也差不多,全稿终。

但其实,很多喜剧演员,并没有那么的“自信放光芒”,他们也会不自信、内心敏感、极度渴望被别人认可。

甚至很多演员,都深受 「讨好型人格」 的困扰

根据百科, 「讨好型人格 是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

类似于两位演员自述的:害怕别人不开心、在意别人的情绪、把赞美送给他人,把严苛留给自己……

这些都是「讨好型人格」的典型表现,总结成一句话就是: 要成为会被别人爱的样子。

而如果你问那些讨好型人格的同学,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了这种"取悦心理"呢?

大多数人的答案,或许和小鹿、璎宁一样:从童年起。

如果从童年起,一个小孩就被告知,爱需要用"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来兑换,友谊需要用"妥协和让步"来获得,关系的建立需要从不麻烦别人开始......

那么长大以后,小孩变成了大人,这些思想就会根深蒂固,最后形成"讨好型人格"。

因为小时候缺乏肯定、关注与“不需要附加条件”的爱,所以长大后才会渴求被爱、渴求被肯定,渴求被关注。

为了实现这种渴求,有人努力成为工作中的佼佼者,有人努力成为一个好的伴侣,也有人选择去做了喜剧、更加直接地逗别人开心,比如他们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天呐,这些喜剧演员们,好像有点惨……

而善良的你,也许会像小编“之前”一样,一方面,忍不住去希望他们能“摆脱”讨好型人格的折磨,另一方面,又担心他们真的摆脱了这个“问题”,又创造不出那么有趣的作品了……

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

我很喜欢演员张驰提到的一个概念:共赢——那是在「取悦别人同时过度消耗自我」与「忽视他人同时过度关注自我」中间的平衡。

——对呀,明明可以共赢,为什么一定要“改掉”呢?

更何况,任何可以被称为XX人格的特质,都是很难很难改掉的。


一般情况下,一种人格的形成,必然伴随着某种深刻伤痛或者长久、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不是一天三天、一本书、一个短视频就能解决的问题。

大部分讨好型人格是无法通过一纸方法论来实现立即蜕变的,正如形成它需要几年几十年,克服它也不是速成。

所以基于此,直接让一个取悦型人格的同学,做到完全不care他人,也近乎不可能。

但我们可以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从满足他人中获取幸福,同时又可以不内耗自己。

就像上述的这些喜剧演员们一样,讨好型人格驱使他们要逗别人开心,所以他们选择做喜剧来让别人感受「快乐的幸福」,同时自己也享受「被爱的幸福」。

既不让自己委曲求全,也无需要求自己强行改变,还能让他人因自己而幸福,最后全国人民实现"共同笑意"。

——这是几位讨好型人格的喜剧演员们,试图传达给我们的"和解",也是喜剧想要传达的"开心就好"。

小鹿说:“我们那么努力,其实都是希望有更多人爱自己。”

讨好型人格的同学,学会爱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应该包含着一条叫作:「不要强迫自己彻底忽视他人」。

如果被爱是一种享受,那么不走极端,在中间地带找到自我与他者平衡的度,让"缺陷"成为"闪光点",让"矛盾"变成大笑的"没关系",就这样享受被爱,也未尝不可。

最后想分享执中学长曾说过的一段话:"享受被人喜爱的感觉的那个你,就是你的自我。"

在此也想对讨好型人格的朋友们说:这不是错误,也不是缺陷,更不是障碍,不要因此苛责自己。

此前,你一直在很努力地爱别人,这很棒。

下一步,或许可以尝试在爱别人与爱自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那个平衡叫做「同时享受付出爱与得到爱」。

就像我们的喜剧演员,最终也在“取悦”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自我。

或许一切关于"自我"的寻找,最终的归宿也都是"你觉得舒服,就好"。

"你觉得舒服,就好",这才是永恒的真理。

你身边有讨好型人格的同学吗?

你有什么小技巧可以帮助到TA们?

评论区互帮互助时间到!

关注并为七门点亮星标

每晚9:30,等你一起用观点撕开世界!

作者:婧婧菌

插画:上岛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