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万卷书求圣道,行千里路得民情”,这是扬州魏源故居内挂着的一副楹联。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国保一号’讲历史·人物篇”第二位主人公的故事。

魏源(1794—1857),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原邵阳县金潭)人。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代表。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人会想起中学历史课本里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他的《海国图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源(1794—185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源和《海国图志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为了抢占更广阔的市场,赚取高额利润,盯上了垂涎已久的东方第一大国——中国。鸦片的流入致使清政府财政枯竭,国库空虚,当时魏源对鸦片早已深恶痛绝,在《江南吟》一诗中写道:

“阿芙蓉,阿芙蓉,产海西,来海东。不知何国香风过,醉我士女如醇醲。夜不见月与星兮,昼不见白日,成长自夜逍遥国。长夜国,莫愁湖,销金锅里乾坤无。溷六合,迷九有,上朱邸,下黔首。彼昏自痼何足言,藩决膏殚付谁守?语君勿咎阿芙蓉,有形无形瘾则同。边臣之瘾曰养痈,枢臣之瘾曰中庸;儒臣鹦鹉巧学舌,库臣阳虎能窃弓。中朝但断大官瘾,阿芙蓉烟可立尽。”

据《本草纲目》记载,鸦片的原料是罂粟,其花色似芙蓉,因而得名。诗中提到的“阿芙蓉”就是鸦片,随着香风一过,大清皇朝的悲剧便拉开了序幕。“六合”“九有”“朱邸”“黔首”阐述了上至朝廷官员,下至黎民百姓,不舍昼夜地在袅袅烟雾中吸食鸦片,挥金如土的社会现实。最后,他以痛心疾首的呼喊作结,深中弊端,“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展厅内景

受人之托,终成《海国图志》

为解鸦片战争之困,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流放。林则徐在流放途中遇见了好友魏源,把在广州收集翻译的《四洲志》《澳门月报》《粤东奏稿》等书稿交给他,希望他编撰介绍西方情况的著作。如此重托,魏源以极快的速度分别写成了《圣武记》和《海国图志》。前者回顾了清朝开国以来的主要战役,探求国家繁荣与衰落的原因;后者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巨著。

这部煌煌巨著初刊五十卷,57万字,保留了林则徐《四洲志》原文。后来扩充为一百卷,88万字,包括地图75幅,西洋技艺图式57页,地球天文合论图式7幅,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及物产等各个方面。更为难得的是,他在书中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提出了探索性意见,丰富完善了林则徐“师敌长技以制敌”的观点,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一整套理念,对清王朝长期昧于世界大事、故步自封的治国之策给予犀利的批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40年9月,道光帝撤职查办林则徐、邓廷桢上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圣武记》(图片源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国图志》书影(图片源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国图志》所附西域及西亚地区图

魏源眼中的“三元里之战”

鸦片战争后,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矛盾,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拯救国家的道路。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就是近代中华民族反侵略的一面光辉旗帜,魏源曾写下“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前时但说民通寇,此日翻看吏纵夷”的诗句,讴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愤怒声讨投降派为侵略军解围的可耻行径。《海国图志》中写道:“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师,歼夷兵,以欵开网之而逸,孰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又说“广东之斩夷首,捐舰者皆义民”,“两禽夷舶于台湾,火攻夷船于南澳者亦义民”,主张依靠民众成为抵抗外来侵略的主要力量,与投降派“防民甚于防寇”的腐朽政见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了有效地展开抵抗,他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反对“浪战”,主张“以守为战”,提出“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一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设阱以待虎,设以待鱼”,以歼灭来犯者,均是切合实际的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展厅内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展厅内景

“可以去看魏源的《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初版以后,国内的印刷数仅有一千册左右,几乎无人问津。然而,“墙内开花墙外香”,8年后,随着商船驶入日本长崎港,这本中国著作竟然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1854年2月,美国逼迫日本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日本的有识之士苦苦探寻解救国家的良方。《海国图志》的出现,为日本维新变革人士指明了方向。日本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曾经拍案感慨说“我和魏源真可谓是海外同志矣”。他的弟子吉田松阴则更进一步利用《海国图志》提供的知识,结合日本实际,提出了维新和改革的主张,曾经四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就是吉田松阴的弟子。1898年,伊藤博文辞去日本首相后,访问中国。李鸿章与之会面时,讨教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伊藤博文给出的答案是:“可以去看魏源的《海国图志》”。由此可见,魏源及《海国图志》对日本的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国图志》卷一书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明治前,《海国图志》翻刻本情况列表

(图片源自网络)

有人说魏源是黄昏时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凄凉;也有人说他是黎明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纵观魏源一生,经纶满腹,多次应试,终于入仕,官阶不高,半生潦倒,仓惶奔走,郁郁不得志,但他的思想彪炳青史,尤其是《海国图志》,被载入中学历史教科书,更是影响一代代人。

参考资料:

1.魏源,《江南吟十章》;

2.魏源,《海国图志》;

3.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东方的觉醒——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馆藏珍贵历史文献展图录》;

4.夏剑钦,《魏源传》。

参观贴士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所在地“平英团旧址”,1961年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国保一号”。三元古庙始建于清初,是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三元里抗英誓师的地方,写下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自发组织、反抗外来侵略并取得胜利的第一页。内设展览《广州人民三元里抗英斗争史迹展》,通过节马图碑、三星旗、抗英武器、英雄雕像、飞柬等珍贵文物和相关图片再现了广州人民在三元里英勇抗英的史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疫需知

防疫期间,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您进馆出示有效证件并现场扫通行码,显示为“绿码”方可通行。请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如有体温异常(≥37.3℃),或有咳嗽、气促等现象,请您及时就医;游客需全程佩戴口罩参观,排队和观展时请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聚集。感谢您对广州博物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关于我们

ABOUT US

扫码获取更多

FOLLOW US

购票及预约信息

TICKET INFOMATION

撰文 | 赵巍苇

梁慕瑜

排版 | 梁颖妍

审校 | 刘颖颖

审核 | 朱晓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