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之后,不甘心的蒋介石不得不决定离开大陆,带着他的一些高级官员前往台湾。被逼定居在台湾的蒋介石并不屈服,一直都有重新反攻回到大陆的想法。

由于部分蒋家人对于权力过于渴望,这使他们不被人们所欢迎。但是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大陆人民也不会盲目地攻击无辜的人,面对一些是非分明的蒋家人有想要回归大陆的怀抱的想法,即使他和蒋介石长的十分相似,也不会受到大家的反对的。

长相最像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他是一个十分聪颖的人也是一个十分有孝心的人,但他的一生从未从政,远离政治硝烟,过着普通且安逸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唯一抱过的曾孙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想要集万千的荣华富贵于一生,想要权力,想要长命。但最终还是敌不过春秋更替四季轮回,人终究化为灰烬归于尘土,生死乃是人间常态,渴望拥有一番霸业的蒋介石也不例外。

晚年的蒋介石遭受到了病痛的袭击,外界的人都在虎视眈眈,一生要强的他怎么可能服输,为了打破外界的质疑声,病入膏肓的蒋介石,抱起了自己的曾孙,一家人众星捧月般的围绕着风烛残年的他,拍下了这张他享尽天伦之乐的模样。

这张照片成为打破了外界对蒋介石身体状况不好的各种猜忌,但是终究只是照片而已,只能定格一些看似美好的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依旧饱受各种病痛的折磨,渐渐地,连抬起手臂这种简单的动作对他来说都变得十分困难。最终蒋介石还是敌不过自然规律,离开了人世间,而那张为了一些政治目的而组织的拍摄活动,也让蒋友松——蒋介石的曾孙,成为唯一被蒋介石亲手抱过的曾孙。

在人的命运中总是存在很多巧合,蒋友松随着年龄的增长,样貌、举手投足都开始有着蒋介石的影子。

尽管蒋介石在蒋友松幼年时期就去世了,对蒋友松的陪伴极少,更不用谈幼年的蒋友松对蒋介石有留下什么极其深刻的影响,但蒋友松却成为最像蒋介石的曾孙,可见两人缘分是极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相似的是一片孝心

蒋介石有着一颗可怕的野心,在大陆期间就坐到最高的政治地位,先不论他的有些行为是否正确,但蒋介石确实是有一份极高的才能帮助他走到高位。

因此,大家都十分关注被媒体意外发现十分相似蒋介石的蒋友松,好奇他是否会重新走上他曾祖父的道路——从政。但是好像蒋友松一直都对从政表现得漠不关心,18岁从加州柏克莱大学毕业以后就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同时也一直对外宣称“不会从政”。

而事实也确实像他说的那样,一生都没有碰过政治而是一直都在投资行业活动。另外,蒋友松十分聪明,在经商方面很有天赋。也许,可能是如今时代早已不同,政治家的生活并不如外人看到的那样辉煌,还不如做个“有钱”的普通人来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友松在美国认识了他的妻子徐子菱,两人相恋多年之后,也顺利在2002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生活也十分和睦。

要说蒋友松除了他们发展的方向不一样,其他还有很多与蒋介石相似的地方。例如就是两人都有超乎常人的孝心。

众所周知,蒋介石是一个出了名的大孝子,蒋介石生前公务繁忙,没有很多时间陪在母亲旁边,也没有时间回到自己的家乡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又早早去世让蒋介石心中有很多遗憾和愧疚,所以每次回乡祭拜母亲都步行完成一段路程表示对母亲的尊敬。甚至在母亲的墓中考虑到母亲小脚不易走路,专门修建了路亭。

但是这些都无法弥补蒋介石想要尽孝的心,所以在蒋介石去世前,就选好了与他母亲相近的墓地,希望能够在黄泉之下陪伴在母亲身边,使其母不再孤寂。可惜的是蒋介石最终还是没能回到大陆埋葬。尽管这些民间风俗并不科学,但终归是一种精神。

蒋友松也是一位大孝子,即使长期都在国外生活,但也常常会回家祭拜祖先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中有军风

在黄埔军校的九十周年校庆,蒋松友携妻子一同参与这个庆典。38岁的蒋松友被讲说员带着,仔细地参观了祖辈们一同建造的辉煌。

黄埔军校是当时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带着历史的意义留存到了现在。看着曾经多么璀璨的地方,现在只是一个供人参观的旧址,对于蒋松友来说心中总有说不尽的感慨还有些好奇。

因为在参观中,他看到校长办公室和曾祖父家中的办公室的布局十分相似的时候,他忍不住想要再多多了解自己的曾祖父,了解一些历史的边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当他听到讲解员讲到黄埔军校有关吃饭军纪时,蒋松友沉默了许久后才说这个家中的家规很相似,他们家吃饭也就是这样。

黄埔军校的军纪是长官开始就餐之后学生才可以开始吃饭,长官就餐完毕之后学生必须停下手中的饭菜。令人惊讶,蒋介石将这份纪律带到了家中,并代代相传。不得不说,蒋介石在纪律这一点是十分苛刻且令人十分敬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

现如今虽然蒋介石已经去世多年,但他给下一辈人带来的影响确实十分具有影响力,无论是台湾的子民也好还是他的孩子们也好,都受到了他的影响。虽然蒋介石阻碍了新中国建立的步伐,但不能否认他在黄埔军校担任校长时期,培养出很多人才的功劳。

教育是一个人成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家庭内部的教育也好还是社会中教育也好,一个良好的“老师”,能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