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太多的金戈铁马的厮杀,纵横排奡的故事,可歌可涕的传奇,纵然辉煌已去,那些保存下来的文物,仍然能够让后人对前朝的林林总总激赏不已。河北博物馆就有这样一件文物,作为镇馆之宝,已经足够惊艳世人,关于它的前世今生,却更值得细细赏析,那么它的身上,究竟包藏着什么秘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66年的初春,易县原练台大队第五生产队正在土场务工,一个社员的铁锹刚挖下去,突然“咔嚓”一声,碰到一件坚硬的东西,在场的社员们都觉得很奇怪,他们慢慢清理掉器件周边的土壤,一件体积硕大的铜器渐渐跃入眼前。只见那铜器是一个巨大的兽首,兽口之中,还衔着一个铜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那个年代文物出土的情况时有发生,生产队的队长不敢怠慢,立刻将它交给了县里的文物工作组,即原河北省文物局。一番鉴定下来,结果让所有人在大吃一惊,这件造型特异的铜器不仅仅是文物,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它的名字就是:透雕龙凤纹铜铺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古人员为了避免遗漏,他们随后又对铺首出土的现场进行了仔细勘测。可是经过挖掘,得到都是一些平常的砖瓦碎片,瓦当断石,唯一保存完整的文物仅有出土的铜铺首一件。

铺首就是现代的门环,这样的器物最早出现于史前时期,到殷墟时代逐渐发展成熟,而随着周汉等朝代的相继推广,至明朝时期已经成为了大家世族广泛使用的物件。一般铺首多是采取兽面纹样,金属制成,具有阻挡妖邪入门,保证家庭财产的寓意。在汉代之前,只有“铜铺”和“金铺”,进入唐代,铺首与环一起被镶嵌到门上,既可以用作敲门,又有装饰的效果,“铺首衔环”这一称呼开始流传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察这件铜铺首的外观设计,浮雕与透雕结合铸造,布局错落有致,充满线条的流畅感又不失严谨之风,正是与典籍中所描述的一般无二,而燕国的燕下都城遗址,就位于易县东南地带,整个城池形状呈长方形,占地多达三千多万平方米,主要分为东城和西城两个部分,东城除了东北部的宫殿区,还有十座夯土建筑台,其中便包括发现铺首的老姆台——专家最终推测,这件铜铺首可能是燕国下都宫殿大门上的构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透雕龙凤纹铜铺首,长74.5厘米、宽36.8厘米,重21.5公斤,就目前来说它是国内第一大青铜铺首,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地位和关注,不止因为它的体积巨大,还因为它巧夺天工的铸造手法和稀有度,更多的是它本身所承载的,跨越千年的文化内涵。这样一件艺术珍品,是历史辉煌的见证,绝对具有研究和珍藏意义。值得每一个国人为之骄傲,它作为河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