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逛街之太平路
深秋的老街
格外有韵味
树梢微黄
落叶满地
这般好时节
最适合放慢步伐
慢慢品读老街的故事
太平路曾名凯撒·威廉皇帝街、舞鹤町,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为祈求太平,把这条路改名为“太平路”。
太平路总长1919米,在更名前,老青岛习惯喊它为“前海沿儿”或“前海崖儿”,这条路是青岛最早的滨海大道,也是青岛最早的门户大道。市区现存最老的建筑——天后宫也位于这条老街上。
天后宫应该是太平路上唯一的一栋中式建筑,也是青岛南部海岸线上最早的一栋建筑,在众多欧式洋房中,这栋中式庙宇类建筑显得格外特别。
青岛原有多座天后宫,现幸存的仅剩天平路上这一座,它始建于明代成化三年,是崂山太清宫在山外的下庙。
刘少文曾在《青岛百咏》中这样描写天后宫:宝阁沉沉篆碧烟,苍波门外浩外边。群生欲识神庥广,帆稳灵风万里船。
青岛最早的本地居民很多都是渔民,出海打渔前会来天后宫祭拜,祈福平安。
近六百年来,天后宫历经过多次重修,如今的天后宫,后殿基本上是明代原貌,临街戏楼是1937年大修时重建的;中后进大门两侧各有一块清同治年间的修庙碑,是研究青岛历史的珍贵文物。
后院的两株银杏是明代所栽,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枝繁叶茂,老态龙钟,像一把巨伞,罩住后院的天空,夏可遮阳,秋可赏叶,着实让人喜欢。
只要来过青岛的人,基本都来过太平路,因为青岛的标志物——栈桥,便位于这条路的南侧。
栈桥建于1892年,1898年投入使用,最初这里叫做“铁码头”,自1898年一直到1930年,这栋桥经历过多次大修、改建,逐渐从货运桥变成了“旅游桥”,增建的回澜阁也是青岛第一个百年的标志。
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好像相册里都有一张以栈桥和回澜阁为背景拍的“游客照”,即使现在,依旧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去打卡拍照,这个“习惯”,其实从1900年就开始了。
青岛是一座因港而生的城市,城市中第一个港口就是栈桥,这栋桥的存在,也给了这座城市发展的最初模板。
太平路31号是栈桥王子饭店,这栋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当时名为亨利王子饭店,也叫青岛大饭店,是青岛第一座欧式商务性大型旅馆。
上世纪30年代,“电影皇后”胡蝶、“电影皇帝”金焰等都来住宿过,后来,饭店原东馆拆除改建为泛海名人酒店,中馆恢复为旅馆,叫栈桥宾馆。
这栋建筑是一栋保存相对完好的德式建筑,有典型的德式建筑山墙、罗马石柱以及仪式感极强的阶梯。但不同的是,传统德式建筑的正门一般开在建筑的一侧,而这栋建筑却开在了正中间,这也是它的一个创新点。
除了这些标志性建筑,太平路上还曾是青岛著名的英语角所在地。上世纪80年代,青岛市民特别想学好英语,当时太平路一带是生活工作在青岛的外国人最密集的地方,所以有着天然的语言环境,很多青岛学生来这里找外国人聊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语言交流的中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