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边境自卫反击战,解放军首次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狙击步枪:SVD。这款"大号AK47"在当时杀伤了相当多的战士,于是在1979年,SVD的国产版79式狙击步枪出现了。

6年后的1985年,79狙的改良版本85式狙击步枪装备部队。然而,85式狙击步枪仍然是SVD的仿制版本,甚至连PSO-1狙击镜都完完整整地抄了,却漏了一个点:狙击枪专用弹。

1988年,88式狙击步枪问世,这款小口径狙击步枪仍然没有配备狙击专用弹,为了追求能够与步兵通用弹药,88狙采用的是DVP-88 5.8mm机枪弹,也就是俗称的"重弹"。而且,铝合金制的两脚架直接与枪管连接,枪管也不采用浮置式设计,这严重地影响了88狙的精度。

如果以美军的标准来衡量,那么88狙充其量就是一款军用的"精确射手步枪",而非狙击枪。当时的部队的战士也并没有深入接触过狙击概念,而是像对待自己的自动步枪一样对待这款狙击步枪。因此还闹出过在把88狙维护好之后,将其瞄准镜、枪械分开入库保存,导致下次枪镜结合的时候首发弹离群的笑话。

就以M110精确射手步枪来说,它的任务定位只是在射程上与88狙略有不同:用于为班一级单位填补600-1000米以内的火力空白,需要命中的目标是"处于己方自动步枪有效射程之外"的敌人。如果以指标论英雄,88狙只能算作一款精确射手步枪。但如果以使用的人群来作比较,88狙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狙击步枪。

警察也装备了一定量的88狙,并将其用于解救人质的作战任务中。在一般的任务里,警察很少用到88狙,这些狙击步枪也就丢在恒温枪库里吃灰,偶尔拉出来维护。然而,真正到用的时候了,又无可奈何——由于恒温枪库里的温度、湿度与外界温度、湿度不相同,刚从枪库里取出来的88狙的枪管上经常凝结着水珠。

于是,在一次解救人质的作战行动中,警方的狙击手使用88狙开了一枪,子弹在穿过玻璃后却正中人质鼻梁。这也就是"反人质狙击步枪"绰号的由来。针对88狙精度差、散布大,还有了另外一个外号"88式霰弹枪。"

不过这是使用者的问题,而非枪械本身的问题。本身88狙的精度为2.5MOA-3.0MOA之间,100的射击距离上,熟练的射手可以用其命中一颗鸡蛋。这已经足够上世纪90年代的解放军的使用了。而且,它的任务定位是用于步兵班组支援的狙击步枪,给步兵班一级单位提供600-800米范围之内的支援。

既然定义为一款班组支援的"狙击步枪",那么88狙的要求也没有类似高精度狙击步枪那么严格,反而更加侧重于可靠性和弹药通用性。而为了能够让射手迅速适应88狙,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初考虑得很周到:直枪托、小口径设计让其后座力尽可能降低,工程塑料枪身、轻型枪管等减少枪重。轻便、短小,军队对于88狙并没有太多否定。

反倒是警察,即便城市高楼中都存在着风偏系数。长期保存在恒温枪库中,突然取出又来不及校枪、冷枪发射时的"弹离群"现象,都是影响精度的要素。警方可以不追究其重量、实用性,但追求的是能够800米之外一枪毙命歹徒的精度。88狙实际上是能够满足军方使用的,但不一定能满足警方使用。这就跟79式冲锋枪一个道理。只因为任务定位不同,88狙却要背负着"反人质狙击步枪"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