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7尾娃娃鱼保护区内安家
大鲵回归大自然
带着“补充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种群数量,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使命,2727尾大鲵要在西峡县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安家了。10月27日至28日,记者随市长江流域禁捕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赶往西峡全程见证西峡县大鲵增殖放流活动,见证2727尾大鲵从人工养殖场回归大自然的过程。
测量
10月27日下午,来自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团队也赶到了西峡县,他们是专程为这批即将放流的大鲵植入电子标记提供技术服务的。
在西峡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随同专家团队来到西峡县建党大鲵驯养基地,即将放流的2727尾大鲵被专门安排在一个养殖池里。
大鲵又名“娃娃鱼”,可是它并非鱼类,是我国二级两栖类保护动物。与别的动物不同,大鲵生活的地方漆黑一片,几乎无光,需要借助手电筒的光亮才能一睹他们的真容。驯养基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鲵最喜安静阴暗的环境,在有光或常有人走动的地方,反而生长缓慢。据了解,即将被放流的大鲵已生长了两年,属于幼鲵,体长在27厘米到49厘米之间,通体棕黑色。“这个阶段的幼鲵正值生长期,具备野外生存的能力,易存活,所以适合放流。”驯养基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选取了一部分样本后,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开始用专业工具在这些大鲵尾部皮下植入电子标记。记者发现,这种植入大鲵身体中的电子标记是长不足1厘米的细小圆柱体,形状如圆珠笔的笔头。这个电子标记就是大鲵的“身份证”,里面记录了每尾大鲵放流的时间、体长、体重、放流地点等信息。无论什么时候,工作人员用专用仪器扫描植入电子标记的大鲵,便可通过这些信息推算出大鲵在野外生存了多久,生长发育情况如何,从而分析出大鲵的生活环境饵料是否丰富,判断大鲵是否适应放流地的环境。
10月28日上午,专业运输车载着2727尾大鲵,驶上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来到离县城百余公里外的西峡县桑坪镇横岭村,这里是西峡县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也是当天西峡县确定的三个放流点之一。
西峡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地跨桑坪镇、军马河镇、石界河镇、太平镇、寨根乡、丁河镇6个乡镇,总面积2716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1424公顷,缓冲区5667公顷,实验区10522公顷。在保护区内除鱼类、藻类、高等水生植物以及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另外还有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生态系统稳定平衡,适合大鲵生活。
一批大鲵新成员来到保护区安家,西峡县专门为这场放流活动举行了仪式。市长江流域禁捕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赶来了,西峡县农业农村局、检察院、公安局、林业局等单位的代表也前来参加放流活动。
在横岭村放流地,沿盘山公路顺流而下的万沟河清澈见底,两岸山势雄伟,植被茂盛,环境清幽,河水清澈,密布的河石将是大鲵天然的栖息洞穴。工作人员缓缓将大鲵放入河水中,对于新的环境,有的大鲵趴在水底一动不动,有的快速游到河石下,赶也赶不出来。它们对新的环境还需要慢慢适应。
桑坪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鲵有很强的耐饥本领,几个月不进食,也不会被饿死。它也很聪明,野生大鲵遇到河道里涨水,会提前预知,在涨水之前集体上岸。”
对于放流初期大鲵新成员的安全问题,桑坪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将安排护林员加大对放流水域日常和夜间巡护力度,确保放流大鲵到新环境后的安全。同时西峡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安部门将联合西峡县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规捕捞行为,确保放流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全媒体记者 徐蕾 文/图)
云悦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