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30日,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益西次里用镜头捕捉到100余只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黑鹳在四川甘孜州炉霍县鲜水河湿地公园展翅翻飞并驻留觅食的珍贵画面,这是近年来他第五次拍到百只以上成群黑鹳在该公园“歇脚”,日益向好的生态环境让炉霍成为了黑鹳等长途迁徙鸟类的必经地和中转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鹳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成鸟体长约1-1.2米,体重约2-3千克,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是性情机警的大型湿地水鸟。该鸟除在西班牙是留鸟外,在其他国家均为候鸟。每年11月左右,许多来自北半球和中国北方的候鸟不远万里从寒冷地带迁徙到长江以南越冬,并在途中选择较为固定的“歇脚”地作休整停留,炉霍县境内的鲜水河湿地公园,就是黑鹳等候鸟青睐的“打卡地”,每年停留时间约10至2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候鸟们飞跃炉霍境内的时候,大批的“追鸟”摄影师也进入摄影创作的黄金期,甘孜籍摄影师益西次里就是其中之一。自2014年开始,他每年坚持在候鸟迁徙期蹲守于炉霍县鲜水河湿地公园,年年都能用镜头记录下多批次黑鹳珍贵画面。其中,2016年曾拍到200多只,2020年两次拍到两群黑鹳共计100多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来越多的黑鹳选择在炉霍县驻留,从侧面折射出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效。近年来,在县域生态红线由24%变更为74%的大背景下,炉霍县举全县之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县委县政府将生态工作考核在干部考评分值中的占比提高到12%。

来源/ 环球网

编辑/仁多肯布

责编/ 青麦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主题短视频作品展播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安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