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人口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容忽视,“养老金”成为了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城镇退休人数约1亿多,而往后几年的退休人数很可能超过这个数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4月,国家人社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表明2021年总体调整水平为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养老金还会发布新政策吗?对于这个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并没有给出回应,但近期有专家表明。不管有没有新政策,三个原则仍不变,遵循的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适当三大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定额调整

一、定额调整

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差异还是很明显,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和普通退休人员发放的标准不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是不需要自己交的,由国家专门的财政部门统一发放,而企业人员则是自筹的。

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高达300%—500%,对于制度的差异化,绝大多数人一直持有不满和抗议态度,认为这种制度是一种歧视。事实上,这种制度确实是不平等的,国家对于统一制度也进行了许多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定额调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以固定的金额来对养老金进行一个调整。我们知道就业人员在进行缴费时大都选择了15年的年限,大多数就业人员以工资的60%进行缴纳,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养老金偏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江苏省2020年调整方案中,每个人的养老金是以上涨34元为统一标准。如果一个人每月拿3000块钱的工资,那么其工资的增长幅度有1.1%,反之亦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定额调整的作用就是不管你的工资高或低,都由一个统一的金额进行发放。有一个影响就是,相对于工资低的人来说,他的工资的涨幅就越高,对于工资高的人来说,他的工资涨幅就越低。定额调整针对养老金上还是体现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原则。

二、挂钩调整

二、挂钩调整

对于养老金,大家还有最关心的一个点就是还会不会随着工龄增涨,这就不免要提到挂钩调整。挂钩调整就是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其缴纳因素的,既然三个原则不变,那就意味着工龄增涨不会取消。养老金的调整和缴费年限、缴纳总额挂钩,如果你缴费的时间越长,养老金发放的就越多:缴纳的金额越多,最后养老金上涨得越多。这个不难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还要提到一个养老金计算的问题以上海市为例,据《2020年上海市养老金调整方案》表明,养老金上调4.5%。假如张大爷今年65岁,缴费时长是15年,2020年12月的基本养老金为3000元,挂钩调整下的公式为15年×1.5+3000×4.5%=157.5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不难看出挂钩调整除了和年限有关,还和养老金上调百分比有关。从2016年起,我国养老金就与经济发展水平挂钩,从个人角度出发,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经济收支的平衡。

三、倾斜适当

三、倾斜适当

城乡居民的养老金也自然遵循这个机制,城乡居民的职业大多以务农为主,收入比较灵活,不像城镇里的企业职员一样有稳定收入。相关部门考虑到这个问题,对于城乡65岁及以上年龄较大的居民适当倾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城乡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确立到执行并没多长时间,乡村的老龄化人口比城镇更为集中。很多人还没有开始缴费或者缴费时间太短,对于这部分人群,有关部门会适当加发年限基础老年金。

据相关文件表明,2018年起,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在70元/月的标准上,增加了18元,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为88元/月。这个标准针对全国,2015年之前,是55元/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每年个人缴费分为100元、200元依次递增到2000,分12个档次。每个居民可以自行选择金额缴费,考虑到了城乡人员的收入问题,是和其经济收入水平挂钩的。

这个原则主要是针对城乡居民的,保证了居民的合理需求,老人不用担心缴费太多,会成为收入的负担等等问题。也为子女解决了一部分赡养问题,而且是自愿的,可以交也可以不交,很多老年人对这个制度表示很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三个原则究竟好不好

四、三个原则究竟好不好

根据《31省市2019-2021年月人均养老金排名表》显示,西藏排在第一,其实像西藏这种偏远的西部地区,老龄化人口会更严重。2021年调整后的养老金为5084元/月,相信这个数据能够代表大多数人,这离不开三个原则的推行,效果还是很可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地区月人均养老金排在第七位,为3647元/月,而最末位的吉林地区,月平均养老金额为2740元/月。这个数字也不算低的,由此可见,全国养老金平均值都在最低标准之上,甚至退休金比部分在职人员的工资还高。

三个原则保证了养老金制度公平、合理的推行,因为我国人口数量太多了,各地区的经济水平都不同,这就要结合每个人的情况。既要考虑到每个人的工龄、缴费年限、职业等等方面,三个原则有效地缩短了养老金的差异。

当然,要实现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但怎么把差异缩短到每个人、每个阶层都能够接受的范围是重点,就要合理化。各行业间还有行业内的薪资构成是不容忽视的,群众不满的呼声日渐高涨。

相关部门显然意识到了养老金机制的不完善,也在不断想办法调整。目前为止进行定额调整、挂钩调整还有适当倾斜可以大范围保证养老金制度合理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结语

照现在这个情况,2022年在政策上可能不会做太大变动。很多人都盼望着自己的养老金能多涨点,工资也多涨点,这也说不准,但可以肯定的是,养老金依旧和工龄挂钩。

工龄越长的人,缴费的基数会不断增加,能获得的养老金额就越多,相应的工资也会有1%-2%的涨幅。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是有点吃亏的,工作时间不稳定,如果养老金只缴纳了15年的年限,工资的涨幅肯定不会超过一个工龄40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