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研则深 研而作则专-----致我们亲爱的送教下乡专家团队

吉茂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天我们的专家团队兵分三路奔赴各个乡镇进行送教下乡精准培训项目之“诊断环节”,开展的可谓是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参培学员积极参与,专家团队精准指导,各乡镇中心学校大力支持,这既是我们县送教下乡活动的真实写照,也是省国培办对我们的要求与希冀。怎样把国培文化发扬壮大?怎样才能让项目实施更加出彩?我想与我们的国培专家们同切磋,共砥砺。

教而研则深,研而作则专。研,即是研课磨课,包括观课议课等教研活动;这里的“作”则是指实践、反思、写作、总结等多个层面。王启明教授说:我们要求学员在诊断环节不仅要展示自己的原生态课堂,而且在专家的指导后,更要认真反思总结,研课磨课+沉淀升华是每个学员成长的路径。那么作为我们的专家团队,要想做得更好,走得更远,也需要沉潜反思,善于写作总结,从而成长为术业有专攻的专家,而不仅仅是一个送教“专家”的称号。

教师成长的理论一搜一大把,我不再赘述。下面我举一下我认识的身边的一些专家,他们的成长案例,很贴近我们的教育实际,是可以借鉴甚至可以复制的,对我们会有所启示。这两位专家都是商丘人,都是中师毕业后从事教育,而且现在都是正高级职称。其实正高级并不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他们仍然在所属的专业领域向纵深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简介下这两位专家吧,篇幅所限,就摘取几条吧。

李斩棘,教育硕士研究生,正高级教师,商丘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省学科带头人,河南省名师,全国优秀教研员。《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杂志封面人物。曾发表于教育报刊100余篇文章。2009年带领全国小学语文教师坚持进行网络教研,其中“依托网络教研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题获河南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9年,她组建团队进行策划、组织、引导全国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网络教研,迅速带动一大批语文教师成长起来。她是语文教研员,是商丘市小学语文的引路人,一次次深入基层,一次次走进课堂,诚心诚意地评,真心真意地教,通过研课磨课,她让武步胜磨出了学校、磨向了成功;她让侯德重磨向省级赛场,获得佳绩;她更让马娜磨到了全国最高赛场,获得最高荣誉;还有孙丽丹、曾瑾、宋春丽……都感受过李老师与她们一起磨课的真情。她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申宣成,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院长助理,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国家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主持的成果《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模型与实践应用》荣获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应用》。发表论文60余篇。他的起点是民权县程庄镇农村中学教师。

申宣成在农村中学的时候,他积极倡导校本教研,通过磨课研课,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教法。在磨课中,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校本教研活动,把学校打造成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他既成长了老师们,也成长了自己。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三次工作的调动,就是他三次人生的华丽转身,每一次转身都是更大的平台,更好的历练,从民权实验中学校长到河南省教研室再到杭州师范大学,他收获了研究创新带来的幸福成长,在各地讲学传经送宝中收获着价值的实现。

李斩棘你是学不会的,我们成为不了申宣成。但当我们窥探到他们成长的路径,请怀着一种虔诚的教育情怀,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教研中历练、坚守,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送教下乡之“诊断环节”,参培学员个个需要讲诊断课,到了我们的专家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学员的课晒出来之后,送教专家们怎么把脉诊断?通过三个周的观察,我发现专家们评课的风格不大一样。有的宏观把握,高屋建瓴,从课程所处的地位与价值入手,从能否把握住教材知识体系和课程标准进行诊断;有的善于从细微处分析评判,精准把脉;有的老师语言婉转,说到了学员的心坎里,但是点不到痛处。一名出色的国培专家,其实价值就体现在能否真正指出讲课者的不足,并提出可操作的建议。而这些精准评课,研课磨课的功底来自哪里?有位专家说的好:应该勤于实践,善于反思,敢于创新,乐于积累,精于研究,长于写作。

说到写作,其实也不难,关键在于勤奋。这次送教下乡要求全员提交教师成长案例,我们专家组能不能也提交“成长案例”呢?专家在指导培训学员的过程中无形中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那么我们能不能就与学员共成长的经历写成专家成长案例,讲好河南教师的培训故事呢?这也是“国培计划(2021)”新提出的创新国培做法的一个方面。柘城县进修学校张传松副校长曾指出:我们每次送教活动制作的美篇和简报,非常的华丽,非常的惊艳,感觉就是缺少一些深度,并且提出专家是不是需要增加一些理论素养。其实上述两个方面都属于“作”的范畴,而这恰恰是我们专家团队的短板,相信在省国培专家的指导下,在昂扬向上的专家团队的自身努力下,一定会取得优异成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朵花的芬芳离不开肥沃的泥土,一名国培人的成长也离不开五彩缤纷的课堂。说实话,我们的专家很苦也很累,也许我们无法达到知名专家的高度。只要我们有所追求,有所梦想,坚守一种昂扬、幸福、坚定的姿态,在国培这一方沃土,就一定能成就我们的卓越事业,做一名出彩的国培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