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县“贡水白柚”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_罗家琼

‘贡水白柚’ Citrus   maxima 是宣恩县栽培历史近百年的地方良种柚,具有结果早,品质优,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等优点。由宣恩地方良种柚的变异单株选育而成,因其果实成熟后果皮呈黄白色,俗称白皮柚。 2007年12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正式命名为‘贡水白柚’。1998年11月荣获第五次全国柚类评比“金杯奖”及“优质柚类”称号;2000年11月被评为“湖北特色果品”及“湖北省优质果品”;2001年11月荣获全国第七次柚类评比“金杯奖”;2005年至今3次荣获“湖北名牌产品”。

‘贡水白柚’果实美观,呈倒卵圆形,果实少核或无核,囊瓣整齐一致,果肉易与囊衣完整分离,果汁脆嫩多汁,酸甜适度,芳香浓郁,享有“天然罐头”之美称。果重1.24kg ,经农业部柑桔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贡水白柚’果汁率61% ,可食率48% ,含可溶性固形物12% ,含糖量7.8g/ 100mL ,含酸量0.6% ,含维生素 C42.73mg/ 100mL 。3 月上旬萌芽,中下旬抽生, 4月上旬展叶,中下旬顶芽自剪,5月中下旬春梢老熟,是主要的结果母枝。夏梢于6月上旬萌芽抽生,中下旬自剪,7月中下旬老熟。秋梢萌芽抽生不一致,多在8月中下旬, 10月中旬老熟。晚秋梢在10月份抽生。花芽现蕾期在4月上中旬,开花期5月上中旬,花期10~15d ,下旬谢花,谢花后一个星期左右出现第一次生理落果,6月中下旬出现第二次生理落果;6月下旬 ~9月中旬为幼果迅速生长发育期, 9月中旬后果实进入缓慢增长期,10月上中旬果面开始退绿,转为黄白色,果肉含酸量减少、含糖量增加,风味初步形成,可食用;11月上旬“霜降”后果实成熟,果面黄白色,形成其固有的风味品质。‘贡水白柚’种植后,一般3~5a进入初结果期,7~9a进入盛果期,丰产年限15~20a ,丰产期产量37.5~60t · hm -2 。

1  区域概况

宣恩县地处湖北省西南部,国土总面积2 740km2 ,辖四乡五镇,总人口35.56万,其中农业人口27.88万。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区,境内最高海拔2 014m ,最低处海拔356m ,海拔800m 以上的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8%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县城(海拔510m )平均气温15.8 ℃ 。 7月平均气温为26.6℃ ;1月气温4.6 ℃ ,极端低温-12.7 ℃ ;极端高温40.8 ℃ 。全县常年平均降雨量1 370~1 959mm ,平均蒸发量为1 012.8mm ,相对湿度为82% 。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良好的植被和人文生态系统,为全县经济林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特别是以李家河、高罗、沙道沟等南三镇为主的低山地区,海拔在700m 以下,年平均温度 ≥16 ℃ ,绝对最低温度 ≥-5℃ , 1月平均温度 ≥4.5 ℃ , ≥10 ℃ 的年积温4 800℃以上。年日照1 100~1 500h ,无霜期不低于280d 。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年降雨量1 200mm 。昼夜温差大,小气候明显,为全县‘贡水白柚’发展提供理想的地理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贡水白柚’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宣恩县从1999年起,把‘贡水白柚’发展作为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抓,产业已初具雏形,形成了沿209国道两旁及贡水、酉水流域两岸的低山河谷地带的“‘贡水白柚’走廊”,并成为全县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至2019年底,全县‘贡水白柚’种植面积达到8 333hm2 ,分布在全县 8 个乡镇的 67 个行政村,其中:南三镇达6 667万hm2 。按果园现状分,1~4a幼园 2 000hm2 、4~6a 初果园 2 000hm2 、丰产园2 333hm2 、低产及老龄化园 2 000hm 2 。‘贡水白柚’产量13.33万t ,产值3.2亿元 。

2.1  板块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基本形成以南三镇为核心的“宣南百里‘贡水白柚’经济走廊”,标准化基地面积达3 333hm2 ,宣恩‘贡水白柚’产业已成为长江流域优质柑桔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 2019 年底,全县已形成 60 个柑桔、白柚专业村。

2.2  科技含量高、果品质量好

一是地方良种选育工作成果显著。自主选育的‘贡水白柚’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评比大奖,是湖北省四大“特色果品”之一,经审定成为省级地方良种,累计推广面积达 16 667hm2 。二是‘贡水白柚’标准制订和贯彻工作成绩突出。制订了《无公害食品‘贡水白柚’》《无公害食品‘贡水白柚’生产技术规程》省级标准,宣恩‘贡水白柚’标准化生产处于领先水平。三是水果高品质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成功示范。近几年来,宣恩县大力推广垄厢稀植栽培技术、生态循环模式技术、节本增效培管技术、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控技术、控水增糖设施技术、花果控管提质技术等六大标准果园核心技术,全力实施“家中一口池、空中一盏灯、园中一块板、树上一袋虫、地面一张膜”的“五个一”示范技术,全县建‘贡水白柚’国家级、省级标准果园2个,示范面积 1 000hm2 。先 后 涌 现 了 一 批‘贡 水 白柚’亩(666.7m2 )产值过8 000元的典型示范户,果农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示范效益明显。

2.3  强化基地管理,突出标准化生产

基地管理上,宣恩县以宣传贯彻省级地方标准为核心,重点推广六大标准果园核心技术,努力提升宣恩县‘贡水白柚’标准化生产水平。以容器育苗为突破口,提高育苗及建园质量。实行容器育苗,培育大苗、壮苗,这样的果苗栽后长势旺、挂果早、见效快。近几年来,宣恩县在南三镇采取多种模式,共建立‘贡水白柚’容器育苗示范基地 10 余个,面积达13.3hm2 ,累计出圃‘贡水白柚’优质容器苗300万余株用于基地建园,效果明显。以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标杆,强化基地建设标准。一是选择2a生 Ⅰ 级容器苗作为基地建设用苗,确保基地建设种苗质量;二是采用全垦方式整地,按3m×5m或3m×4m株行距垄厢作床挖穴,穴的规格为1m×1m×1m ,清除杂草和石块,施足底肥。三是实行合理的种植密度,平地及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地果园株行距 3m×5m ,山地果园以 3m×4m为宜。四是植苗时间以秋季(10 月中旬 ~11 月上旬)为宜,植苗前将表土和农家肥等回填至与地面等高后,将周围耕作细土聚集,做到壮苗抬栽。五是加强土肥水管理,在土壤管理上,注重深翻改土、果园间作、覆盖与培土、中耕等;在肥料管理上,注重早施基肥和重施7 月壮果促梢肥;在水分管理上注重灌水和排水。六是注重病虫害防治,实行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4  加大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宣恩县州级龙头企业 2 家,年收入 2000 万元以上企业 2 家,白柚专业合作社 23 个,生产专业户7 200 户,个体经销户 1 100 个,销售经纪人 150人。政府对以上各级从事水果事业的单位给予项目及资金支持,提供优质服务。建成了年处理鲜果2万t的商品化处理厂、库容达5 000t的保鲜库。宣恩县富源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恩施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培植水果专业合作社,推动水果产业良性发展。如李家河镇贾家沟村林业专业合作社,全社现有白柚种植面积60余hm2 ,2019年产量达到1 500t ,产值达到500万元。

气调

2.5  突出品牌建设,狠抓有机认证

‘贡水白柚’是宣恩自主选育的省级地方良种,参加全国柚类协作会鉴评均荣获“金杯”奖,2000年被评为湖北四大“特色果品”,具有打造优势品牌的潜力,加之宣恩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生产有机果品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县有1333hm2 ‘贡水白柚’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有150hm2通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 。

2.6  以林业项目为契机,推动‘贡水白柚’产业发展进程

在‘贡水白柚’产业发展中,宣恩县林业局发挥技术优势,全面开展‘贡水白柚’样板示范基地建设,在 2000 年与高罗埃山村联办 40hm2白柚基地的基础上,又于2002年9月与湖北楚天绿化造林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在高罗九间店、埃山联办高标准‘贡水白柚’科技示范基地35hm2 ,2003年在李家河镇干坝村联办高标准‘贡水白柚’科技示范基地33hm2 ,并组建了湖北省楚林白柚开发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宣恩县白柚产业化进程。 2002~2006年通过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重点以南三镇为主,累计发展‘贡水白柚’2 333hm2 ;2008年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以来,每年通过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资金100万元、发展‘贡水白柚’基地333hm2的速度,至2016年底全县累计发展‘贡水白柚’样板示范基地2 667hm2 。

3 存在的问题

3.1  基地建设标准低

宣恩县‘贡水白柚’栽培标准化技术体系尚未全面形成,特别是老产区的种植户,普遍存在种植密度过高,对‘贡水白柚’质量、品质关注不够等问题。与此同时,‘贡水白柚’新建基地未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配套的原则及高标准建园的要求,修筑必要的排灌设施,实行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基地建设标准化程度低,达不到优质、丰产、稳产、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2  基地管理粗放

一是农民对白柚产业发展前景认识不够,只把种植白柚作为农作物的副产品,往往进行过度套种与耕作,影响白柚的正常生长。二是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致使劳动力严重缺乏,无力对白柚基地进行标准化管理。三是农民缺乏柚园管理技术,在修剪、施肥、防虫治病等环节不知如何操作。

3.3  市场主体不发达

一是龙头企业培植难度大。宣恩县富源有限责任公司、宣恩县绍荣园艺有限公司、恩施州中农春雨果业有限公司、宣恩县嘉龙贡果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对白柚产业投入严重不足,仅限于一些营销工作,获取现利,缺乏长远规划和布局,产业带动能力弱。目前,在销售上仍然主要依靠农民自发组织的销售队伍和“提篮小卖”,销售好坏、价格高低都随外地市场变化而定,没有专业批发市场和龙头深加工企业的带动,特色产品的附加值不能提升,直接影响特色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二是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乏力,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仍大多是各自为阵,以自产自销自我发展为主,组织化程度低。少数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出发点不是站在发展水果产业的平台上去做事业,而是为了寻求政策扶持,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企业实力不强,假、大、空现象存在。

3.4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造成从事水果专业的技术人员少,素质偏低,青黄不接。同时受业务经费限制,培训从业技术人员和果农就显得力不从心。虽扶持成立了一批水果专业合作社,但也仅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健全和完善运行机制,市场化组织程度低。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宣恩白柚产业发展严重的制约因素。

3.5  营销体系不健全

一是缺乏专业营销企业,外销渠道不畅。产品销售往往依赖政府联系和组织,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政府往往面临很大的产品销售压力。二是缺乏统一的营销品牌和产品标识,产品包装粗放,不能体现出产品的优良品质和较高价值。三是本地没有专业的交易场所,多为游击式的小摊小贩,不利于加强市场监管,造成鱼龙混杂的局面,严重影响产品声誉和形象。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技术队伍建设

白柚产业建设第一要素是人,懂白柚发展管理的技术人才。必须强化技术队伍建设,健全县、乡镇白柚技术服务网络,完善乡镇技术服务机制。将南三镇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管理站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乡镇一级白柚产业发展与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专业技术队伍,切实加强业务培训,专门从事白柚技术推广及技术服务工作。每个白柚产业村培养5~8名、每个白柚专业合作社培养3~5名白柚管理能手技术骨干,专门负责本村、本合作组织白柚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4.2  强化基地建设规范化

要按照“建设新基地,改造低产园,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原则,提升白柚基地建设组织化、标准化、机械化、现代化程度。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规划‘贡水白柚’种植区域必须在海拔650m以下,特殊地区小气候明显的地方可放宽到700m 以内。要坚持高标准建园,大力推广垄厢稀植栽培技术、生态循环模式技术。要坚持良种壮苗,基地建设用苗必须是合格的容器苗。

4.3  强化基地管理科学化

坚持树立基地建设“三分造、七分管”理念,对‘贡水白柚’基地从造园、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各环节,都要按照绿色、有机、无公害的要求,采取现场会、推介会等形式大办样板点,充分发挥示范效益带动标准化管理,使基地管理达到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重点加强209国道沿线‘贡水白柚’基地无间隙发展及基地标准化管理,打造209国道100里‘贡水白柚’经济走廊建设,建成209国道‘贡水白柚’生态旅游观光柚园5万亩。重点在“春管枝叶、夏管花、秋管果、冬管园”上下功夫,组建一支专业技术队伍,培植1 000户管理大户,带动10 000户柚农标准化、程序化、工业化管理。

4.4  夯实品牌基础,拓展市场

‘贡水白柚’产业发展必须坚持走“绿色产业富民兴县”之路,立足‘贡水白柚’规模优势,着力提品质、塑品牌,促营销、拓市场,深加工、提效益,实现货畅价扬,农民增产增收,有力地促进宣恩县农业经济发展。

4.5  拓宽营销网络基础,增加市场占有率借助网络、微信、电商等平台,建立遍布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的营销信息服务网络,及时为广大果农提供即时的市场柚价及销售信息,努力提高果农的销售收入。‘贡水白柚’经营主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科技进步,提升知识产权意识,重视产品质量,保护‘贡水白柚’品牌,以上好的品质,良好的销售服务,用品牌去占领市场。同时,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努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