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于11月1日正式开幕。人口大国印度在这天终于为实现碳中和给出一个明确的年份:2070年。这个目标,是印度「叹慢板的节奏」,还是「现实的承诺」?

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于COP26会上表示,国家目标在207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该国第一次向全球给出的碳中和目标。尽管如此,这个目标比中国给出的2060年、美国与欧盟给出的2050年目标要吃。

莫迪解释,印度人口占全球总人口达17%,惟全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5%,暗示相较之下,印度需要承担的减排责任,应该比其他大国少。

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惟当地煤矿、钢铁、水泥生产等这些高污染粗放式产业,产量皆为世上数一数二。这些重工业也是助长印度国内经济生产总值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碳排放污染主要来源。故要在全球碳中和进程中取得成就,印度必须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绿色转型。

莫迪在席间更明言,呼吁发达国家们能够拨出更多资金,尽快建立1万亿美元气候融资基金,协助发展中国家实行低碳转型,从而遵守减排承诺。

「现实的承诺」

会前印度一直不太愿意给出明确碳中和时间表,如今莫迪政府虽然交出明确年份,但依然被外界质疑进展过慢,有与会代表希望印度能够订下更早的碳中和目标。

按总排放量计,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碳排放国,每年排放高达33亿公吨二氧化碳当量,仅次中国和美国。然而,印度人均碳排放量只有1.7吨,远低于各大工业国。

因此,也有些专家认为,鉴于印度的经济结构仍然偏向第一至第二产业,农村及城市现代化程度亦相差巨大,要求全国同步走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确难度极高。故此,2070年应是「现实的承诺」

在于印度来说,它一直认为以「碳排放强度」计算其碳排放与经济产值的相对关系更合适。如一国保持经济增长,其每单位GDP带来的碳排放量下降,即代表该国「碳排放强度」正在下降,其经济往低碳方向发展。莫迪最新提出,印度会在2030年前将该国「碳排放强度」减少45%,比之前承诺过的33至35%目标更加进取。

印度的能源结构目前主要依赖化石燃料。之前印度政府曾承诺过要在2022年到来之前,将非化石燃料能源发电量达致175吉瓦。不过,现时该发电量仅达100吉瓦,距离2022年只有不到两个月,相信难以达成目标。

莫迪政府最新承诺,会将印度非化石燃料能源发电量在2030年前提高至500 吉瓦;非化石燃料占能源结构比重提升至50%。

植林「罗生门」?

另一方面,印度过去已多次向外界强调,要加快进行植林绿化工程,扩展国内植被面积,帮助实现碳中和。印度计划在2030年前扩展多约3000万公顷植林面积,即能从大气层吸收多25至30亿吨二氧化碳。不过,BBC发现,虽然印度南部地区的植林工程正在取得成效,惟东北部地区的林木植被范围正在不断萎缩。

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Google、美国地质调查局和美国太空总署联合启动的森林观测工具「Global Forest Watch」统计估算,2001年至2020 年间,印度全国高达18%的原始森林面积消失,树木覆盖面积也消失了5%。不过,印度政府却引用自己的数据统计反驳指,2001年至2019年间全国森林面积增加了5.2%。

这个落差,正正也反映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危机时所面对的标准和数据不一的问题。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昨天于COP26会上也说道:「国际减排和碳中和目标缺乏公信力,也极其混乱,(各国减排计划)背后的意义和量度方法皆大不同。」

总的来说,印度在履行减排承诺方面似乎有不太良好的「往绩」,经常「错过」实现减排目标的时机。加上印度的经济结构至今仍然需要保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城乡差异扩大也加剧低碳转型过程中的障碍。在缺乏国际协议规范下,印度尽管屡下承诺,最终是否真的能够让其实现,似乎仍需要留下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