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的秦淮河畔,蜿蜒近十里的秦淮河水由东向西横贯金陵,将六朝古都分为南北两畔。

北畔是科举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南畔则云集着教坊乐司、秦楼楚馆。在明末清初那个动荡堕落的年代里,秦淮河畔的烟花柳巷便成了一处极好的温柔乡,令面临时局动荡的臣子文人都有了一个可以暂避烦恼、慰藉身心的地方

在一座座依红偎翠、脂香袭人的精致楼台里,在姿容各异、敷粉簪花的一众勾栏女子之中,尚且生活着不少对国家社稷甚感忧心的红粉佳人,而在这些佳人当中,又以“秦淮八艳”最为出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淮八艳是8位才情出众同时又具有极高爱国民族气节的女子,她们因各自怀有擅长的艺术文化造诣及高尚的德操气节而备受世人所敬重。

公元1699年,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传奇剧本《桃花扇》问世,剧本中的女主角李香君亦因这部戏剧的走红而蜚声于世。

出身风尘之地的李香君是秦淮八艳之一,她之所以广为世人熟知,主要是因为她对家国始终饱含着无限的深情、对爱情有着超乎寻常的忠贞

本是宦家女,无奈入青楼

在民间,李香君可谓是“秦淮八艳”中最知名的一名女子,公元1624年,曾是大家闺秀的李香君出生在苏州阊门枫桥附近一户姓吴的武将家中,5年后,其父因受党争牵连而获罪入狱。

吴家家道中落后,不满8岁的小香君只好跟随养母李贞丽离家外出讨生活,不久便随养母而改为李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母李贞丽早年间曾是秦淮河畔一家青楼的老板娘,她有一身精湛的歌舞技艺,而且为人豪爽洒脱、风雅识礼。

身为养女的李香君被养母渐渐抚养长大,聪明伶俐的她在养母的细心教导下不但写字作画、诗词歌赋无所不能,而且歌舞乐理无一不精

成年后的李香君出落得亭亭玉立、姣丽动人,在其15岁那年,日渐失去养家糊口之力的养母安排李香君到“媚香楼”里当了一名歌伎,且与老鸨讲明了只卖艺而不卖身。

貌柔身弱的李香君不但精通诗词音律、擅弹琵琶丝弦,而且具备极为甜润的歌喉,每当李香君开口唱起南曲,必赢得四方宾客掌声雷动,而那些宾客们多是文雅正直之士,他们对歌伎李香君的仰慕和喜爱有如现代人追捧当红歌星一般,既热烈又赤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窦初开时,与君共连理

公元1640年的暮春三月,河南才子侯方域到金陵应试,他听闻在媚春楼里有一位声动四方的绝美歌姬,在好奇之余便赶去一探究竟。

当李香君的身影初次映入侯方域的眼帘之中,这位俊美多才的青年人就暗自赞叹不已,一曲唱毕,侯方域便对眼前的佳人生出了爱慕之意。

其后,侯方域与李香君从此问彼答的试探一直聊到了诗词乐理、人生宏愿,二人互生好感、郎情妾意,借吟诗答对之机便互相引为了红尘知己。

时年24岁的侯方域从青楼回到客栈后,彻夜辗转难眠,李香君的音容笑貌时不时地浮现在脑中,搅惹得他一腔真情悸动。

翌日,侯方域索性继续在金陵街头游玩,而他每走到一处歇脚的茶摊,都会情不自禁地向当地人细细打听媚香楼里的歌姬李香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番了解,侯方域得知声震秦淮的李香君虽然年纪轻轻就入了烟花之地,但她却极富内在的人文修养,才貌惊人的同时却始终坚持守身如玉、身体与名誉俱是清清白白

几日后,难以忍受情思之苦的侯方域再度去找李香君奏曲清谈,二人越聊越投机,最后竟惊喜地发现彼此的情志爱好极为相合。

后来,侯方域在科举应考之前专门找到了李香君,将家传的一柄珍贵的题诗折扇送给予佳人当作定情信物。李香君见信物如此珍贵,便对侯方域的表意深信不疑,二人遂私定了终身

然而,青楼中的女子如果想要恢复自由身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明朝当时的风俗来讲,侯方域若要替李香君赎身则必须邀请到很多名流雅士从旁为证、并一次性付给妓院老鸨一笔“赎身费”。侯方域的文人诗友不少,可赎身一事难就难在他身上没有足够的“赎身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后,侯方域的一位名叫杨龙友的朋友主动借给了侯方域一大笔银钱,令侯方域顺利地替李香君赎了身

大婚之夜,李香君如愿同侯方域结为了并蒂连理,侯方域还将自己一直戴在身边的那枚祖传的琥珀交给了李香君,李香君小心翼翼地将琥珀系在了那把定情的折扇尾端。

婚后的李香君和侯方域因为没有寻到更好的落脚之处,便得了老鸨的允诺继续暂住在媚香楼之中。

一天,李香君无意中询问起那笔“赎身费”的来路,侯方域如实交代了钱虽然是从杨龙友处拿到的,但实际上那笔巨资是当时一位品行不端的官员阮大铖故意送给侯方域的一个人情,阮大铖慕才惜才,他实际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来拉拢侯方域,以期日后侯方域能够为他所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香君深知阮大铖的“人情债”不好还,也知道自己的丈夫日后断然不可与阮大铖那样的污党佞臣为伍,于是,李香君对侯方域晓陈利弊、苦苦相劝,最终让侯方域认清了其中的不利之处。

不久,李香君将自己的体己钱全部拿出,又从昔日的姐妹们手中借了一些银钱,凑足了数目之后赶快把钱给阮大铖还了回去。

血染桃花扇,忠贞永不渝

阮大铖收到了来自侯方域的还款后,心里自然明白了那是侯方域意指要同自己划清界限。侯方域还完钱后心里自然是踏实了,然而阮大铖却因此而对侯方域怀恨在心。

明安宗即位后,阮大铖靠着阿谀逢迎很快就成了皇帝面前的红人重臣,心中一直想着好好收拾一下异党的阮大铖很快就将目标对准了侯方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阮大铖伺机在明安宗面前诋毁侯方域,造成不明就里的安宗对侯方域产生了不满,侯方域闻听皇帝对自己起了怒意,便欲赴扬州投奔忠靖名将史可法以暂避祸事。

因为逃难途中几多艰辛,遂侯方域索性将妻子李香君留在了金陵,临别之际,李香君郑重地叮嘱丈夫:愿尓肩负家国任,须当爱惜有为身!

阮大铖见没法将侯方域治罪,便将坏主意打到了李香君身上,他先是怂恿皇帝的宠臣田仰强行抢占李香君,鼓动田仰将李香君收作小妾。

然而即便田仰的迎亲轿子到了媚香楼下,柔弱却倔强的李香君依旧挣扎着不肯就范,为了表示对爱情、对夫君的忠贞,不畏强权的李香君不惜一头狠撞在玉石栏杆上,登时斑斑血点就溅染在了那柄定情折扇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仰见状,十分害怕闹出人命,很快就带人匆匆离去了。后来,侯方域的文友前来探望受伤的李香君,还拾起了那柄折扇,并在血落之处用笔点染出了一树夭夭的桃花

内心阴暗的佞臣阮大铖见一计不成便又想出了一计,他设法在安宗面前夸赞李香君高超精湛的歌喉和琴艺,引得安宗下旨速召李香君入宫充当宫廷歌姬。

李香君纵然心生愤懑却不敢违抗圣旨,她眼含热泪奉旨入宫为侍的那天,怀里还紧紧地抱着那把“溅血成花”的桃花扇。

美人命多舛,郁郁红颜殇

李香君在宫中平淡地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她日夜思念丈夫侯方域,并一直在暗中寻找能够与丈夫团圆再聚的机会。

公元1644年,金戈铁马的清军南下直逼金陵城,明安宗望风而逃,李香君趁乱逃出了皇宫,先是得到了旧日琴艺师傅的好心搭救,接着于次年春天躲入了金陵郊区的一座尼姑庵内,一边借出家人的身份来掩护自己,一边四处托人日夜打探着有关侯方域的确切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645年秋,历经千辛万苦的侯方域终于找到了暂居在尼姑庵里的李香君,夫妻二人自此发誓永远不再分离。

经过商议,李香君决定随夫回到老家河南商丘的侯府定居。为了能让耿直清正的公婆及侯方域的正室发妻接纳自己,李香君甚至改回了吴姓,甘愿以妾室自居随丈夫住进了侯府西园的翡翠楼

更名为吴氏的李香君在侯府里平平安安地过了七八年好日子,公婆没有对她的身份起疑、大房夫人也与她情同姐妹般交好。

然而,因李香君始终没有怀孕的迹象,侯方域心急之下就离开了家门,亲自到各地的灵验庙观中替李香君求子。

哪知就在侯方域离府外出的时候,李香君过往的身份和经历还是被公婆无意间知晓了。公公为人愚直守正,他对李香君曾经身入青楼的事情极为介怀,很快就差人将李香君赶到了侯家位于乡下的柴草园里,命令她从此不得再踏进侯府半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尽管丈夫侯方域百般努力地从中斡旋家庭关系,可李香君始终都没能再度被公婆所接纳。

渐渐地,受到歧视的李香君因无法排解心中的郁结而日久成病,缠绵病榻数年后最终含恨离世,终年才30岁而已。

李香君落葬之时,她的丈夫侯方域强忍着悲痛,将那柄桃花扇轻轻地放在了李香君身侧,他相信,这份恒久不变的爱意会让李香君泉下有知并得到些许轻柔的慰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南京夫子庙景区依然保有一个精而小的特色景点——李香君故居陈列馆,李香君这位早已香消玉殒了300多年的弱质女子尽管绝非“秦淮八艳”中的前驱,但她却以极高的家国气节、高尚的德操标准以及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坚守而流芳于史册之中,至今仍然被世人赞颂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