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风筝”让校园欺凌趋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密市检察院未检检察官进乡村未检学堂进行法治宣讲

“被同学孤立、排斥”(社交欺凌);“被同学起外号,当众嘲笑”(言语欺凌);“被同学敲诈、勒索、抢走东西”(身体欺凌);“隐私、个人信息被同学发布到网上”(网络欺凌)……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影响恶劣。山东省潍坊市检察机关为助力“平安校园建设”,将预防校园欺凌作为未检工作的重要着力点,通过组织“小风筝”法治巡讲团进校园普法、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小风筝”未检栏目进行主题法治宣传等工作,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对校园欺凌说“不”。

这样的课堂我们太需要了

“同学们,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课程是《对校园欺凌说‘不’》。”今年秋季开学伊始,潍坊市检察机关“小风筝”法治巡讲团成员、高密市检察院未检工作负责人邓艳走进高密市第一中学,为孩子们送去新学期第一堂法治课。

法治课一开始,邓艳就向孩子们抛出问题:“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校园欺凌呢?答对的同学可以获得礼物哦!”孩子们踊跃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邓艳一边发放检察院专门给孩子们定制的有预防校园欺凌内容的笔记本,一边对孩子们的答案进行点评。

“这样的课堂,我们老师和学生都太需要了!”课后,高密市第一中学老师赵凯华对邓艳说。该校副校长孙正明则感慨道:“法治课增强了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和校园安全意识,也为学校加强与政府、社会专业力量对接,通过联防联控有效预防校园欺凌提供了指引。”

潍坊市检察院从全市检察机关选拔出16名未检干警成立“小风筝”法治巡讲团,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将预防校园欺凌作为宣讲主题之一,研发预防校园欺凌普法课程,通过游戏互动、歌曲、动漫、微电影等创新方式帮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昌邑市检察院从130余名学生中评选出6名法治宣传小解说员,讲解预防校园欺凌、正当防卫等法律知识。诸城市检察院将远程视频会议终端与诸城市205所中小学校2000多个教室的课件终端连接,使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同步互动,观看预防校园欺凌课程直播及回看。

 一个都不能少

“预防校园欺凌,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需要社会合力。”潍坊市检察院负责未检工作的第七检察部主任李冰说。

今年“六一”,潍坊市检察机关两级检察院集中开展以“预防校园欺凌,共筑平安校园”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代表等参加。潍坊市检察院还依托该院微信公众号开设“小风筝”未检栏目,推出《坚决对校园欺凌说“不”》等法治“云课堂”,运用视频、漫画、微电影等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预防校园欺凌的普法教育。一个学生说:“听了检察官给我们讲的《坚决对校园欺凌说‘不’》课程,我懂得了校园欺凌不能赢得尊重,只能害人害己,呐喊助威、消极观望并不是理智的选择,放下冷漠、保护他人就是保护自己。”

为强化家庭监护责任,潍坊市检察机关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与妇联、团委联合,邀请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辅导,敦促家长身份归位、监护到位,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护,帮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近三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89次。“早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之前,我院就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回到家中也是孩子的家长,所以家长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关键作用和肩上的责任。但有些家长认为‘重棒出才子’,往往采取专制的方式教育孩子,如有不服从就暴力相加,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会给孩子传递出错误的信息,让孩子以为遇到问题都可以用暴力解决。”潍坊市检察院检察长陶卫东告诉记者。

中学生小华(化名)的父母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后,改变了教育方式。“以前我们不懂得怎么教育孩子,就是简单粗暴地批评,直到孩子在学校惹出了事,咱们检察院对我们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我们才学会了和孩子的相处方式,和孩子沟通多了交流多了,家庭和亲子关系变好了,孩子也知道改过上进了!”

潍坊市检察院联合市教育局、民政局、团市委、妇联、关工委、市中级法院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全市未成年人法治宣传优秀短视频、海报征集展播活动,共征集到“预防校园欺凌”优秀短视频和海报6个,在上述单位的微信公众号和城市商务区等公共场所进行展播,共同营造预防校园欺凌的浓厚社会氛围。

此外,潍坊市检察机关还将预防校园欺凌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社区。如高密市检察院在866个村设立未检工作站,并联合宝德书院、松兴屯、聂家庄、柏城村开设4所“乡村未检学堂”,面向农村未成年人和家长重点开展法治教育、校园安全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对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解读。

线索报告全覆盖

“只有实现线索强制报告全覆盖,才能让校园欺凌无处藏身。”近年来,潍坊市检察机关全面推进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落实,将校园欺凌作为强制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与公安、教育等部门的工作衔接和信息共享,定期通报制度落实情况及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发现校园欺凌线索及时报告。

为拓宽校园欺凌线索发现渠道,潍坊市检察机关未检部门开通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微信号等线索报告和法律咨询平台。如诸城市检察院设立“我想和你说”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热线,高密市检察院开通“未检百灵热线”、“未检百通邮箱”、“未检百应”微信号,及时发现受理校园欺凌线索并提供法律服务。

在此基础上,潍坊市检察机关创新将校园欺凌等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纳入网格服务管理事项,把监督触角延伸到各个学校、村、社区。2020年4月,寒亭区检察院联合区公安分局、区妇联等单位建立寒亭区“反校园欺凌”微信工作群,成员涵盖了街道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学校教师、志愿者等,分享各地预防校园欺凌工作的开展情况,发现并及时通报校园欺凌线索。

  “双向保护”不让一朵鲜花凋零

小赵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从小父母对他要求近乎苛刻,导致他进入叛逆期后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借着与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发泄情绪,出手将同学小高打伤。

案子被移送到潍坊市检察机关,办案检察官立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小高和小赵开始有一些小矛盾,后来小赵在校园里遇到小高就会故意挑衅,用语言侮辱小高。检察官判定该案属于校园欺凌。

检察官联系到了“小风筝”观护帮教基地,为小赵量身定做了包括法治教育、心理咨询、公益劳动、家庭教育指导在内的观护帮教方案,又根据小赵的自身情况,将帮教的重点放在了家庭教育指导方面,促使小赵与父母促膝长谈。

而另一边,被害人小高来自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性格内向、自卑敏感,母亲身体又不好,家庭生活拮据。案发后,小高变得更加内向,整天躲在家里不愿意出门,连学校也不敢去了,而母亲微薄的收入无法保障小高伤情的恢复。检察官第一时间联系了“小风筝”心理咨询室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免费为小高及其母亲做了心理咨询,同时将线索移送控申检察部门,帮助小高申请司法救助,解其燃眉之急。

在检察官的多次沟通下,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小赵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和父母一起向小高赔礼道歉,补偿其经济损失,小高和母亲则对小赵出具了谅解书。最后,潍坊市检察机关对小赵作出不起诉决定。

不久前,小赵和小高纷纷传来喜讯。“检察官阿姨,我考上高中了,我特别感谢您当时没有放弃我。”小赵说。小高的伤情恢复了,心情也明朗起来了,他变得自信、乐观。

“对于校园欺凌涉罪案件,我们积极践行‘双向保护’理念,充分发挥好47家‘小风筝’观护帮教基地的作用,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个性化的帮教;对被害未成年人按照‘能救尽救’的原则开展司法救助。”李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