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致敬!祝贺!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分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国际核能领域著名学者王大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获得该奖项的这两位老爷子,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与知识产权“结缘”,称得上是专利“达人”。

“歼8之父”顾诵芬

顾诵芬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航空战略科学家。他建立了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持续开展航空战略研究,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起,他持续参与歼8战斗机的设计直至定型生产,使之成为我国航空自主研制的一代传奇,捍卫中国领空长达半个世纪,顾诵芬也由此被誉为“歼8之父”。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的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中,以“顾诵芬”为发明人进行检索,共有授权专利10件。让我们从其2006年参与发明并提交申请的一件“地效飞行器”专利来了解他的研究领域。

这件专利的技术研发对象是一种在地效飞行区内飞行的大型高速地效飞行器。通俗地理解,地效飞行器主要是贴近地面、水面飞行,除了机翼、机身产生的升力外,在机翼与地面或水面之间还能产生一股向上的托力。这股托力能轻而易举地托举飞机离开地面或水面。作为贴海面或水面高速行驶的运载工具,地效飞行器兼具舰船及飞机的特点,在近海军事行动中,有广泛的用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件专利所涉技术的主要研发原理,就是通过将起飞发动机喷流通过转向喷口导入增升气腔,以产生较大的垫升力;同时,尾翼及设于尾翼平尾上带有调整片的升降舵,既保证了攻角焦点与高度焦点之间合理的匹配,又保证了长时间飞行时升降舵杆力的配平,实现了在纵向平面内的平衡和机动,确保飞行器在贴近水面的空中稳定飞行。

“核能专家”王大中

王大中被媒体称为“‘200号’走出的核能专家”。据《北京日报》等媒体报道,我国于1958年时提出自行设计和建造一座功率为2000千瓦的屏蔽试验反应堆,并以此为依托建设我国核能事业急需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选址在昌平虎峪山区,工程代号“200”,毕业留校工作的王大中参与了“200号”的建设,在此一直成长为核能科研力量的领军者。

此后,王大中主持领导了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发展工作,提出了一种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新概念,获德、美、日等国发明专利,开创了中国核能供热研究新领域,领导了利用核供热堆进行热电联供、空调制冷及海水淡化等研究。而以“王大中”为发明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的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中进行检索,相关的36件授权专利也均是围绕上述科研技术领域布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控制棒夹持结构以及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控制棒驱动线逆止组合阀结构及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们可能无法读懂王大中相关专利申请略显拗口的名称和附图背后,那些复杂的技术原理。我们只需要记住,他带领的产学研联合团队,实现了我国高温气冷堆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整体发展过程,为我国在先进核能领域逐步走向世界前沿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国家栋梁,吾辈楷模。国务院于2000年设立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我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算上今年获奖的顾诵芬、王大中,21年来共有35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得该奖。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本报记者 崔静思 设计 王镇杰 海报素材来源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