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猴因行动迟缓而得名,因其喜食蜂蜜的习性又名“蜂猴”,分类学属懒猴科物种。懒猴科共有9个物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南撒哈拉地区以及南亚地区的热带亚热带森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懒猴在国内仅分布于云南和广西南部,国内共有2个物种:懒猴(蜂猴)、小懒猴(倭蜂猴)、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当然有学者认为还存在一种中间类型——中懒猴(间蜂猴),根据是基于两个80年代之前采集的标本,其牙齿特征与上述两种有区别,但由于缺少更有力的证据,目前尚未得到广泛承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懒猴与小懒猴外表与体型都非常相近,全身毛发较短且密,毛色为浅黄棕色及暗褐色,头部和四肢趋向于灰白色,四肢粗短,面部两个大大的眼睛;懒猴的体长一般接近30厘米或更大,而小懒猴通常小于25厘米,几厘米的差距。所以仅靠外观很难区分,较好区分的一个特征便是耳廓:懒猴耳廓通常隐藏在毛丛中,而小懒猴的耳廓较为突出没有被毛发覆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懒猴家族属树栖、夜行的习性,一生几乎都在树上度过;畏惧强光,白天在树洞、树干上抱头大睡,动作非常缓慢,走一步似乎要停两步,只有在受到攻击时,才有所加快;黄昏后开始活动觅食,食物主要是热带鲜嫩的花叶和浆果,也捕食昆虫,善于在夜间捕食熟睡的小鸟,喜食鸟蛋及蜂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灵长类动物当中懒猴家族是唯一有毒的动物,在腋下两个手肘的位置有一个毒腺。它们会将毒液涂抹在自己的皮毛及牙齿上,可以避免蜱虫、跳蚤等寄生和面对危险时防御,被咬到后伤口会激烈疼痛,必须尽快用抗生素处理,否则,伤口会感染、化脓。那些对毒液过于敏感的人甚至会出现致命的过敏性休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过去因为法律意识以及保护意识的淡薄,民间对蜂猴的捕捉和饲养始终没有停止,2010-2015年间,网络新闻报道的私人饲养蜂猴“出逃”事件超过30起,地点遍布大江南北的10几个省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好在随着大家意识的提高和保护力度的加强,现今云南南部的绿春与元阳县,是蜂猴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境内还分布有菲氏叶猴、熊猴、猕猴等其它灵长类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 END -

云南野生动物园作为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和公众保护意识教育的理想课堂及西南地区野生动物异地保护和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为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公园特设科普教育部门,由专业团队通过体验式教育,为孩子提供兼具创造性,娱乐性及教育意义的活动,荣获众多省,市,区科普教育相关资质及荣誉,并于2018年获得由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授予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称号。公司承接各类公益科普宣传,学校(班级)研学游学,周末自然课堂活动,欢迎联系~

联系电话65617777(09:00-17:00在线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