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在这个答复中,最有实际执行意义的是“精简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在以往,为了孩子入学,家长们为了搞到各种证明跑断腿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果这项规定执行到位,家长们可以省钱、省时间,同时在现在不宜人员流动的大环境之下,也可以起到减少人员跨区流动的作用。
对于这种现象的解决,目前最有可能起到作用的是还处于实验阶段的“校长、教师轮换制度”。用这种方式淡化学区,均衡区域内的教育质量,从而避免家长们的羊群效应。

11月2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368号建议的答复》,对“关于让外来务工者随迁子女都能公平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建议”进行了答复。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教育部要求,从2021年起,各地均不得要求家长提供计划生育、超龄入学、户籍地无人监护等证明材料,精简不必要的证明材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仅凭居住证入学。(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要是因为,重点学校的规模有限,不可能无限的扩大来满足学区内的适龄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人为地设置门槛,进行分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答复中还提到:推进民办义务教育比例较高的地区加快义务教育学校结构调整,提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内容应该是整个答复的亮点,现在一部分地区民办教育发展迅速,优秀师资从公立流入私立,教学质量私立反超公立,促使优秀生源流入私立,导致的结果是,区域内整体的义务教育学费负担加重。大家获得的教育质检和原来一样,可以花的钱却多了很多。家长们是愤怒中夹杂无奈,为了孩子的教育只能咬咬牙投资。

如果这种问题能够得到有效遏制,平衡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教育水平,家长们的负担也会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