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公立医院绩效"国考"、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分级诊疗、电子病历评级等政策指引,构成了医院的外部压力,而在上述政策中单病种管理都包括在,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国内的多年探索中,因证实单病种管理可以降低平均住院日、控制医疗费用、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而在国内被广泛接受并应用。

尤其是去年国家卫健委发布《进一步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后,新增到51个病种上报,上报项高达7000项。自此,单病种高效运营、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医管界共识,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医院所向。

单病种高效运营,关键是找准切入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切入点一 与临床路径相结合

在单病种管理中,基于临床路径的单病种管理方法是最高效的一种。

什么是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指的是医院的一组人员,包括行政、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针对某些疾病进行共同研究制定诊断、治疗、护理的标准化方案实施程序,并对效果进行关键节点的评估。

简单来说,临床路径的施行就是在患者住院后依照临床路径的建议治疗患者,不断进行临床路径的分析、评估、持续改进,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浪费。

然而,基于临床路径的单病种管理,则是对单一病种患者从确诊入院检查治疗到患者康复,实施流程、费用、效果的评估。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的相结合是目前新颖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供同质化医疗服务,保障患者及时康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切入点二 信息化做支撑

传统的单病种质量管理非常复杂、繁琐。病种上报所需信息涉及众多系统,平均一份报告需要花费30-50分钟录入,过多的信息容易产生上报遗漏、不准确的问题。

这时候一个单病种信息化软件就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难点。可以有效地对接医院系统,进行数据的集成与上报,实现单病种的高效管理。

如何挑选一个好的单病种信息系统?

首先,是考虑厂家的实施能力。单病种上报涉及的信息较多,系统安装需要考虑众多系统如何集成,并且稳定地运行。这就需要单病种系统厂家具备丰富的实施经验和能力。

第二,是考虑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单病种管理系统并不是简单的上报系统,系统的两个重要指标分别是抓取率和准确率。

抓取率,与医院的信息化水平有关,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越高,数据接口、实施能力足够的情况下,抓取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准确率,除了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主要与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相关。医院的电子病例文本中会出现大量的非结构化、否定性或者建议性的干扰信息,例如“医生建议打流感疫苗“这种建议性的实际未发生的,和”痔疮大出血“这种与单病种无关的信息,就属于干扰信息,都需要排除,否则上报会大大影响准确率。

因此,为了提高准确率,医院需要的是一款智能化的单病种上报系统,具备语义分析、筛选的功能,在数据海洋中抓取真实的与病种相关的有效信息。

第三,有效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为了进一步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除了对接系统自动填报,系统还应直接对接国家平台,减少医院二次上报的工作量。并设有自动上报的缓冲期,还有上报审批流程方便医院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切入点三 让数据活起来

实施了临床路径的单病种管理模式,建设了单病种的信息系统以后,医院还需要一步达到单病种高效管理,那就是让数据活起来。

数据集成与智能应用是医院智慧管理建设的基础,而目前三级医院开展集成平台建设比例较高,但数据应用类信息系统建设仍待加强。许多医院花重金建成了数据集成平台,却没有相匹配的数据应用信息系统,白白“浪费”了医院的数据。

单病种质量控制系统就是医院数据与科研人员的一个桥梁。不仅有效集成数据、筛选数据,还具备了统计、分析、指标管理等专业的质控功能。让数据更清晰,让决策更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