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在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吕家楼村东的一片葡萄园里,村民们正在进行秋季施肥管理。一架架葡萄藤上,还有零星油光翠绿的成串葡萄,尝一颗,甘甜如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阳光玫瑰葡萄,特别甜。今年是第三年,自去年开始挂果,今年套袋了3.1万串,每串约1.3公斤,采摘价每公斤30元,批发价每公斤16元,今年共收3万多公斤,总收入50万元。”葡萄园的主人、吕家楼村村民吕如振高兴地说。

今年41岁的吕如振18岁就开始干生意,在本地搞过花椒购销,去泰安干过铸造和车床,后来去新疆干了七八年桥涵工程,投资几百万元,有一个七八十个人的施工团队。但长年漂泊在外,加上工程也压不少资金,并不好干,吕如振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他想在家门口流转土地种水果,便约上几个朋友到莱西市考察了秋月梨、弥猴桃和阳光玫瑰葡萄。在镇农技技站站长王兆华的参谋指导下,他最后决定种阳光玫瑰葡萄。

村里非常支持他。这片13亩的土地,原来分散在30多户农户手中,村里积极协调村民,全部流转过来。很快,葡萄园建起来了。王兆华经常过来指导施肥、打药等管理技术。去年,葡萄园就挂了果,今年获得大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如振非常善于运用现代营销手段。采摘旺季,他请几个莱芜网红来基地做了宣传推广,效果很好,济南、淄博、泰安等地市的顾客都有来采摘,一天采摘收益多时达3万多元。

“葡萄园三年投入了50多万元,除去人工、肥料等成本约10万元,纯挣40万元,今年已经全部回本了。这样我心里就有底了。”吕如振说。采摘季过后,他接着购买了4万元的有机肥,目前正在紧张的施肥管理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葡萄还真是不错。”“咱种了一辈子地,还不如人家种一茬葡萄收入高。”来葡萄园打工的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动了心。吕云峰就是其中一个。他表示:“今年秋天把地整理好,明年就栽葡萄。”现在他育葡萄苗5万多株,计划自己栽1000多株。”吕军峰今年已栽成品葡萄苗900多棵。目前共有十几户打算种葡萄,其中本村七八家,邻村三四家。吕如振表示会积极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让大家都能有好收益。

吕如振也想扩大种植规模,他在西边又流转过来十几亩地。在王兆华的指导下,他正在建冷库,用于储存葡萄进行反季节销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葡萄园给吕家楼村带来了人气,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村支部书记吕宪泉说:“乡村振兴,就得靠像吕如振这样敢想敢干的带头人,村里当然要全力支持。除了为种植户协调好土地、水源等问题,下一步村里还支持种植户成立合作社,采摘、旅游、餐饮一起搞,促进乡村振兴,让乡村更红火。”(莱芜融媒记者:万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