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形势突变。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正在同步收紧房屋预售款的监管。

先看北京。

11月4日,北京三部门联合印发商品房预售资金管理办法,对首付款入账流程、预售监管账户做出调整。

1,购房人将定金、符合个人住房贷款规定的首付款足额存入专用账户后,方可完成拟购房屋的认购书网上签约、售房合同网上签约等功能。

2,如果项目出现风险,住建部门会全面接管预售资金监管账户。

什么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说,开发商在网签之前,将不能支取首付款和定金。

以前是先网签、后入账,现在是先监管、后网签。

网签一般有一个滞后的时间,以前开发商利用时间差,把首付和定金挪用到其他项目。以后,房企的资金腾挪难度会更大。

再看成都、天津、广东和杭州。

11月3日,成都明确商品房预售款监管事项,监管分户账内资金达到监管额度后,开发企业可申请支取多余部分资金,申请支取的多余部分资金,可用于农民工工资支付。

意图很明显:保交房,保农民工工资,这是底线。

10月28日,杭州上线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查询功能,括楼盘名称、预售证号、项目坐落、企业名称、监管银行、监管账号等。

预售资金能直接查询,更加透明了。

10月27日,天津要求开发商应当按幢或者多幢开立预售资金监管账户。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统计,自9月底以来,已有杭州、嘉兴、舟山、东台、咸宁、鄂州和广东、重庆等多个省市,发布了商品房交易风险提示,以加强预售资金监管。

全国同步收紧预售资金监管,什么原因?

今年巨型房企频频爆雷,全国数百个城市的房屋动辄停工,为了防止烂尾风险蔓延,各地才想方设法,纷纷出台新规,用种种门槛限制,不让开发商随意挪用支取预售账户里的资金。

房屋预售款,是开发商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一般放在合作银行的专用账户里,理论上说属于“专款专用”,以前各地也有管理办法,按工程节点,开发商才能提取这笔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开发商把钱存在哪,就是哪家银行的大客户。

银行为了业绩考核,为了留住大户,往往对预售款账户“睁只眼闭只眼”,开发商挪用预售账户资金的情况非常普遍。

到今年各家房企连环爆雷时,大家才发现,原来房企一直玩的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债券违约还不上,预售账户里的钱,也早就被掏空了。

任何一个城市,都不会允许房屋烂尾的情况四处蔓延,为了保交房,为了保证施工方的工程款,农民工的工资能顺利发放,这笔钱肯定要紧盯着,必须用于楼盘正常施工,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挪用,被开发商用于拿地、还债。

如此一来,交房倒是有了资金保证,但对身处灰暗时刻的房企们来说,将正式步入现金流的寒冬。

目前的房地产行业形势,非常复杂。

本周,阳光城、中国奥园、佳兆业、世茂集团相继沦陷,11月5日地产债更罕见出现临停潮。

阳光城三季报被战投方董事投出反对票,进而官宣对多笔美元债寻求展期。

佳兆业担保的理财产品逾期,投资人上门,流动性危机被引爆。

像佳兆业这样三道红线“全绿”的TOP房企,一直表示自己没有任何偿付压力,也出现了理财逾期,不由令人错愕。

有消息称世茂与陆家嘴信托谈延期,前天大跌13%,吓得赶紧澄清安抚市场情绪。

这是继10月份之后,房企资金面危机再一次扩大。

黄金周期间,百强房企花样年一笔剩余2亿多美元的境外债务刚性违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鑫苑置业、当代置业接近债务实质性违约,绿地、阳光城、弘阳、佳兆业、禹洲、建业、当代置业、融信、中南、中梁等一众房企的多只房企美元债,创下高息地产债8年来最大跌幅。

国君宏观指出,2021年的违约企业,较2018年更为集中,地产、基建相关企业占比过半,极有可能形成第四波“民企违约潮”。

债还不上,就意味着这家开发商轰然倒下,在资本市场彻底失去信用。

接下来,银行抽贷、不再续贷,信托挤兑,变卖项目求生,现金流进一步恶化。

事实上,央行、银保监会从10月份至今频频发声,房地产市场“两个维护”,恢复开发贷的正常发放,针对个人房贷的按揭速度正在加快,甚至还有“首付比例支持”的表态,高层部门也连续开会,讨论了境外美元债摸排情况,为什么开发商的现金流还如此紧张?

答案是:信任危机。

房地产根本不是什么实体行业,而是彻头彻尾、不折不扣的金融行业。

这个行业从诞生之初,背负的使命,是以市场化的方式,实现对政府无法完全承担的国民住房保障责任的替代。

市场化过头了,就演变成了一场地方财政、银行、房企、资本市场共同参与的融资狂欢。

在钱生钱的金融行业,预期没有了,信任没有了,一切都没了。

现在的复杂形势,并非是一两家财务激进开发商的孤例,而是整个行业模式出了问题,都在为以往的过错买单。

有业内人士说,银行虽然不抽贷,但普遍到期不续贷,导致房企流动性持续收紧;信托也很谨慎,以往通过非房板块放款的方式都不再用,新增放款也基本停止。

销售端的按揭速度确实快了,但现在全国同步收紧预售,账户的钱又不能动,还是对资金面没有太大缓解。

更关键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房企根本没办法像以前那样“借新还旧”,旧债接连到期,新债又发不出去,资金来源近乎枯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份,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共发行31笔,较上月减少31笔,发行规模折合人民币约304亿元,环比减少55.9%,同比减少56.1%。

话说回来,遥想2017年各家房企疯狂加杠杆,做大规模,拼命拿地王的时节,何曾想过有这么一天?

加杠杆容易,去杠杆太难,行业出清的阵痛,谁也不知道会持续多久。

世茂11月5日紧急召开的投资人电话会上,有个问答,很有意思。

Q :你觉得现在开发商都比较辛苦,如果现状还没有很大的改变,开发商可以撑多久?

A :每个企业可能都不太一样,但政策如果都不转向,即使是中国最厉害的开发商,也就是3个月。

买房的人还在,卖房的没了。

今天寒潮来了,大家多注意添衣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