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闲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没有上进心,得过且过的人,只要看到这样的人,总会让人嗤之以鼻,厌恶至极。然而,在古代,关于“闲人”,却多得数不胜数。不过,古代的“闲人”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懒散,他们的“闲”却“闲”得有意趣,“闲”得有诗意,“闲”得有意境,但,又“闲”得让人心疼。

唐代诗人李白就是众多“闲人”中最有名、最“闲”的一个。众所周知,李白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并希望长大之后能有所作为,能为祖国出一份绵薄之力,为百姓做一些贡献,也因此有“铁杵磨成针”的千古佳话。然而,这样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怎么会是一个“闲人”呢?

原来,李白一心想报效祖国,但事与愿违,自己殷殷切切的理想不仅没能得到实现,还被放逐在外,这对他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啊!这样大的打击,其实,任谁也都受不了。在这种打击下,李白深知报国无门,倒不如做一个“闲人”,岂不更好?于是,他放浪形骸,开始了自己的“闲人”之旅。在旅程中,他结识了敬亭山,从此便与敬亭山相思相守:“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虽寥寥数字,却写出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大千世界,人走了,鸟也无踪了,天上的白云悠闲自得地飘来飘去,此时此刻,还有谁能与我同舟共济呢?没了,没了,只有这座敬亭山啊!”从这首诗可看出,李白是个“闲人”,只是,他的“闲”因世所迫,从而使他的“闲”让人感到心疼。

诗人王维也是一个“闲人”,然而,王维的“闲”和李白的“闲”有着很大的不同,王维的“闲”是恬淡的,舒适的,颇有超尘脱俗之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我远离了尘世,远离了喧嚣,寓居山中,少了纷扰,此时此刻,眼前只有香浓的桂花悠闲地飘落,明月高照,鸟儿啁啾,溪水叮咚,多么诗意,多么美啊!真可谓“诗意栖居”!

宋代诗人赵师秀,其“闲”更是一绝,其意境也更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人运用了动作描写,尤其是“闲敲棋子落灯花”句中的“闲敲”一词,更是将诗人的神态、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即使不用诗人亲口所说,读者已能读出诗人内心所想,这样的“闲”怎不让人拍案叫绝!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翁卷之闲让人想见诗人如闲云野鹤班的疏放风神,与景色的清空悠远正相契合,有逸兴,有野趣。“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之闲虽有散漫之感,但又充满了自然风趣,充满了活泼童真。“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之闲总能让人联想到与国家共命运,与百姓同呼吸之感……

闲人有千万,但古人之闲,闲出了意境,闲出了情趣,闲出了真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