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井冈山千方百计引才助力乡村振兴
央广网井冈山11月8日消息(记者谢元森 通讯员曾宇亮)“功以才成,业由才广”,90多年前,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知识分子、海归学子、黄埔精英等人才汇聚井冈山,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
90多年后,在脱贫攻坚战接续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江西井冈山始终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以“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的姿态,在人才引领乡村振兴“攻坚战”中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思贤若渴”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求才爱才的故事在井冈山不断上演。
78岁的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是热播扶贫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菌草技术扶贫,被誉为“世界菌草技术之父”。
而今,他也是井冈山井祥菌草院士工作站团队中的核心成员。
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井冈山人才工作人员四处联系现代农业方面优秀人才。在和林占熺取得联系后,市领导专程前往福建拜访,表达了希望他支持老区经济发展的迫切愿望。
“我是农民的孩子,要为他们走出新路。”在一片求贤若渴的诚意拨动下,林占熺道出了心中的那份情怀。如今,在院士工作站的助力下,井冈山食用菌栽培与加工产业蒸蒸日上,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井冈山“拿捏”得很好的引才智慧。近年来,井冈山持续深化柔性引才机制,构建“校企地”三位一体引才模式,与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1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团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医共(联)体,与江西财经大学合作打造了“井财基金小镇”,创建了2个院士工作站,先后柔性引进博士15名,党政、专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社会工作等各类优秀人才5000余人,荣获“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等称号。
茅坪镇乡土人才传授黄桃种植技术
人才聚合,方能引发产业聚变。
“没有夏博士,不要说分红,本都要亏掉。”“感谢夏博士啊,帮我们实现了‘甜蜜’梦想。”2020年元旦前夕,在井冈山东上乡,一场关于养蜂分红的大会热火朝天。
2018年,为解决蜜蜂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技术、市场等瓶颈,东上乡党委主动出击,引进“中国地产50强”海伦堡控股集团。同时,乡党委又联合企业,引进江西省养蜂研究所的杨柳、夏晓翠博士等专业技术人才。
管理、技术、经营等各类人才齐“发力”,如今的东上乡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户300余户5000余箱蜂,其中养蜂100箱以上的就有30余户。下一步,东上乡还将探索建设蜜源植物园、科普示范园、采蜜体验园,推动农旅结合,朝着专业化、市场化、绿色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井冈山市东上乡养蜂林
“扯开嗓子喊人才”,也是井冈山引才求才的“关键一招”。今年4月24日,井冈山·长三角地区“四请四回”恳谈会在杭州召开,130余名客商、乡友、校友、战友及革命后代欢聚一堂,共忆乡情、共谋发展,11个签约项目,136亿签约金额“落地”井冈。
与此同时,还有乡贤会、客商洽谈会、在外创业成功返乡人士乡村振兴意见征集会、“春风行动”招聘会等系列活动,井冈山打好“主动仗”,一颗渴望人才的心一直“热腾”着。
让“泥香”更“吃香”
在地里干了半辈子农活,谢超敏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大家眼中的“火龙果小王子”。
几年前,因为家庭贫困,母亲患有严重肾病,谢超敏还是井冈山新城镇排头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考虑到他老实本分、做事勤快,便让他管理村集体的火龙果大棚,并教授火龙果种植技术。
施肥除草、剪枝授粉、加膜防冻、采摘保鲜……排头村驻村工作队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吴明庆、江新凤、范寅博士通过理论教学、现场示范、结对培养等方式把火龙果种植的“全套秘籍”全部“交底”给村民。
“看,我们引种的红心火龙果个头大,味美汁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管理,不使用化肥、农药,是原生态纯天然放心食品……”在电视节目中,从介绍育苗技术到分享管理经验,谢超敏说得头头是道。如今,在排头村像谢超敏这样熟练掌握火龙果、猕猴桃、“红美人”蜜柚等种植技术的“能人”有30多个,成为排头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乡村振兴,应该就地取‘才’,培养和壮大一批‘泥香型’人才,让‘泥香’更‘吃香’。”井冈山市人才工作负责同志介绍道,近年来,井冈山聚焦乡村振兴需要,深入调研、细致摸排,按照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型、服务型等类别,对1079名乡土人才进行研判评估、建档入库。同时,大力开展“井冈工匠”培育工程,整合科技部科技特派员、驻村帮扶干部等力量,采取“农民点单、政府下单、部门主厨”的方式强化培育,开展职业农民、茶果种植、电商经营等培训120余场次,培训4000余人次,选送百余名实用人才到浙江、福建等发达地区学习。
井冈山市拿山镇“井冈蜜柚”基地
在井冈山,培养“泥香型”人才的对象绝不仅限于当地村民。219名乡村振兴驻村干部,14名省市选调生,还有一大批党员干部、外乡企业家、红色教育人才扎根农村、脚沾泥土,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有生力量。
葛田乡古田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荣,在村庄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带领村民大胆创建红色研学基地,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福建籍创业人才钟洪顺“情定”拿山镇1200亩荒山,大力发展“井冈蜜柚”产业,被评为2018年度“江西省种植大户”;江西省选调生、碧溪镇三峰村村书记助理王圣博到村不到一个月,在充分调查研究下,帮助村里制定了“1+1+1”发展规划,为三峰村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山23个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机构的专业人才结对帮扶29个红色名村,推动红色研学产业做大做强……
与此同时,井冈山还注重“双向”培育,将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才等培养成党员或村级后备干部,将村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着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乡村振兴工作队。
礼遇“合伙人”
“千金易得,一才难得”。近年来,井冈山为了留住人才、拴住人心,不断发出政策、服务、平台等“大礼包”,既考虑要人才做什么,更考虑为人才做什么,把人才当作促进地方发展的最佳“合伙人”。
“当年我的工厂正面临转型,恰好碰上了井冈山的招商队。”说起选择在井冈山落户的原因,林建云赞不绝口:“不管是土地税收,还是用电招工,政策都很‘给力’,关键是服务很靠前,3天就帮我把证办好了。”如今的玉捷消防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江西省消防器材龙头企业,产值超过2亿,税收突破3千万。
每留住一名人才,都是井冈山爱才惜才的“活广告”。
2015年,江铜集团德兴铜矿地方工作部副部长叶维祝被派到曲江村担任第一书记。他用经营企业的理念经营村庄,带领村民建立白莲、养蜂、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收购”,产业发展辐射湘赣两省边界,“白莲子”变成了“金莲子”。2020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60万,村民人均增收近2000元。
2018年,叶维祝任期已满,选择留任。时过三年,一届的任期又到了,这次因为年龄原因,叶维祝卸掉了“第一书记”的担子,但当起了曲江村乡村振兴顾问,在白莲销售、招商引资等工作上依然尽心尽力。
“6年多来,我有80%以上的时间都在井冈山,这里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叶维祝满怀感激地说到:“这里山好,水好,人很好。每逢过节、每次家属来了,领导和乡亲们都会来看望。”
近年来,井冈山严格落实党委联系人才制度,通过走访慰问、节日探望、电话信函等方式帮助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组织开展专家学术休假、论坛研讨、“井冈人才故事”宣传等活动,切实暖了人才的“心窝窝”。同时,制定“井冈英才”计划,出台《井冈山市人才公寓管理办法》《井冈山市卫技人才建设实施方案》《井冈山教育发展促进会奖励办法》等“政策包”,“真金白银”让人才享受优厚待遇。
举办制茶技能大赛
“让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为让人才充分“施展拳脚”,井冈山创新实施“能人工程”,着力打造一批接地气、增活力、有特色的“技能大师能人工作室”,并发放一次性奖补资金,为助推传统工艺、现代农业、新兴技术等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工作室的成立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产品研发提供了很多专业的帮助。”今年以来,黄圣生领建的“白茶研发技能工作室”培养出50名制茶能手,带动23户脱贫户增收,帮助8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来舞。如今的井冈山已成为群英荟萃之地,智力引擎动能澎湃,人才绘就的大美乡村正蝶飞凤舞、一派生机勃勃。
来源:央广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