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美好,已然成为江南的经典注释,诗词歌赋的日常表达。它一半靠造化,一半靠雕琢。正因如此,山水幽深有桃花人家,小巷静谧有咫尺天涯,日月霓虹,烟雨紫霞,四时花卉,十步芳草,弥漫着有甜有苦的人间烟火。它不以苍凉或雄浑来震慑人心,也不以富丽或规整来束缚想象,从大江大河来的朋友可能以为它就是小桥流水,小家碧玉,小荷才露尖尖角,小山重叠金明灭,小楼一夜听春雨,小轩新沐喜神清,小亭西畔画楼东,小池风雨故人逢……它小心翼翼地迎送各色人等,经受最严苛的挑剔。结果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每年清明我都要与妻子去南山陵园祭拜父母,然后去龙井问茶。龙井村的山坡上有一口直径超过一米的古井,其貌不扬,但我知道如何激活它。捡一根三尺长树枝去搅动井水,水面归复平静时就会出现一条细若游丝的分水线。用龙井泉水泡明前新茶,那是江南茶客打开春天的礼仪。至于围起来的“十八棵御茶”,我懒得理它。
在西湖边喝茶还有两个好去处:虎跑和玉泉,水质比龙井更胜一筹。如果去虎跑,不妨先做个小游戏,汲满一杯泉水,掏出口袋里的硬币,一枚枚投进杯里,“水平线”一点点升高,高出杯沿五六毫米而不溢。虎跑泉龙井茶天下绝配,沁人心脾,回甘无穷。在藤椅上小坐片刻,说几句闲话,诸般烦恼烟消云散。蕙风从山脊奔下,轻摇新篁,刷刷有声,不远处有山茶花恣意绽放,令人心旷神怡。
每天一早,杭州人从四面八方提着塑料桶来汲取虎跑甘泉,回家煮茶煲汤养兰花,那真是大自然的恩赐啊!
苏堤应该是中外游客的首选打卡地。小时候听大人说“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明王瀛《苏公堤》,杭州人将“六条桥”读作“六吊桥”——作者注),这是我最早接受的关于中国园林的美学启蒙。而立之后,我更喜欢上孤山喝茶。孤山高不过40米,却是“西湖第一大岛”,景观与“梅妻鹤子”的林逋有关,还有鉴湖女侠秋瑾的墓、诗僧苏曼殊的墓以及浙江博物馆和中国美院遗址。近来有闲我常常披览《山家清供》,作者林洪自称是林逋的七世孙,倘若属实,一直传为“不仕不妻”的和靖先生应该是有过家室的。当然,后人欣赏林先生的高冷,是因为他确立了中华民族的花神——“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孤山南麓的西泠印社也是我品茗发呆的好去处。一百多年来,江南数代书画艺术家在此觞咏雅集,经营水木清华,为我们留下了石交亭、题襟馆、四照阁、观乐楼、仰贤亭、宝印山房、还朴精庐、遁庵等人文积淀,更有承载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三老石室,“竞传炎汉一片石,永共明湖万斯年”(丁上左撰印社石柱联)。
在印社拜观了先贤墨迹、石刻碑廊,转到楼外楼用午餐,西湖醋鱼、莼菜羹、东坡肉、油焖笋一定要尝尝的,最后再来一碗片儿川,与妻子分而食之。
秋天的西湖也是很美的,天高云淡,金风飒飒,我们去满觉陇。进得村里,环顾四周,恰如高濂在《满家弄看桂花》一文中所言:“入径,珠英琼树,香满空山,快赏幽深,恍入灵鹫金粟世界。”农家乐老板娘出来相迎,在桂树下坐定,泡茶,剥橘子,再来两碗桂花栗子羹。心里许个愿:有风来,有风来……风果然来了,落英如雨,头上,肩上都着了金花,有几朵直接扑入杯中,赶快呷一口,满口雅香!
前年夏天,我们兄弟姐妹六对夫妻去杭州与表哥表姐们团聚,二十多人浩浩荡荡开进刘庄吃了团聚饭,然后去曲院风荷喝茶,居然座无虚席,最后只得转去玉泉。清茶喝到味浓情深时,我们在池畔分列两排拍张“沪杭一家亲”的合影,其中居然有八九位教师,要是放在古代,也算诗礼人家了吧。
宋人在玉泉留下一副楹联,现刻在池畔亭柱上:鱼乐人亦乐,泉清心共清。仿佛是早早地为我们题写并等我们来吟诵的。
西湖是心灵的加油站,永不干涸的许愿池。(沈嘉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