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速度够快,筷子都能击穿钢板”,这是以前写关于现代反舰导弹是否能击穿战列舰装甲的问答中看到的一句回复。在评论区里面,不少人觉得反舰导弹拥有着高达2~3马赫的速度,先别说它的破坏力怎么样,他们认为光是这个速度,导弹就足以穿透二战各国战列舰的装甲。那么反舰导弹的速度已经够快,是否真的能击穿战列舰的装甲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二战之前的各国海军设计师也不会绞尽脑汁的去设计被帽风帽穿甲弹,因为想要穿甲炮弹的速度是很关键,但前提是两者的装甲硬度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穿甲弹的弹头硬度和军舰装甲的硬度是一样的,想要穿透装甲还得看谁头更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对于海军还是陆军装甲部队来说,穿甲与反穿甲一直都是矛与盾的一个对立关系。风帆战列舰时代火炮是一块铁球撞击木板,所以面对铁制的炮弹,木板这个“盾”根本就防不住的,但进入的工业时代后铁制船身开始出现,而此时采用滑膛方式的圆形炮弹,面对铁制船身以及装甲的出现则无法击穿,所以锥形炮弹开始出现。就这样矛与盾的关系不断升级,直接推动了海军战列舰往大舰巨炮方向发展,而到二战其两者的代表分别是被帽风帽穿甲弹和表面硬化装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钢和铁是两种不同特性的金属物质,它们的主要区别主要是含碳量的不同,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碳合金,含碳量2%~4.3%的铁碳合金称生铁。钢的特性是坚硬但其韧性较差,铁的特性是韧性好但硬度比钢差。而表面硬化装甲就是在一块装甲最外层特殊工艺进行钢化,而钢化部分约占总厚度的1/3甚至更小。这样的好处就是炮弹在接触装甲的时候会最先接触到最硬的部分,炮弹弹体的硬度没有表面硬化钢的硬度强,弹体就会被磕碎,从而减小炮弹的动能,以达到防御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炮弹为对付表面硬化装甲的防御问题,到后面开发出了被帽风帽穿甲弹,所谓的被帽风帽穿甲弹就是弹体+被帽+风帽三个部分组成的炮弹。因为如果直接发射炮弹弹体的话,直接接触到装甲钢面前很容易磕碎达不到穿甲的效果,既然钢的特性是硬但容易碎,那就在炮弹的弹体前面加一个硬钝头,先把装甲表面那一层硬化钢先给砸碎,以保护弹体进行后续穿甲,而钝头加在弹体上直接飞行的话空气阻力又大,会降低炮弹的飞行速度,所以就加一个尖尖的风帽提高炮弹的气动外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制造炮弹的时候,弹体就需要采用硬度比较高的材料,这是因为高硬度的大大在撞击钢装甲面前的时候,谁的硬度更高那么谁就更厉害。这也是为什么钨芯穿甲弹比普通钢制穿甲弹的穿深大的原因,也是美军喜欢用贫铀穿甲弹的原因。如果炮弹的硬度没有装甲硬度高的话,那在接触装甲的时候就会破碎,这也是前面说如果没有被帽先砸碎硬化钢,而是弹体直接接触装甲的话,弹体容易碎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现代反舰导弹来说,虽然导弹外形是尖尖的,导弹本身并不是一个实心体,而且放在最前端的是控制飞行的导引头加引信。也就是说导弹本身的弹体强度非常脆,哪怕导弹本身拥有着2~3马赫的速度,在接触装甲的时候弹体会直接磕碎在装甲外面,这时候就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导弹在接触装甲的时候前端被瞌碎导致引信失效,但没有爆炸,第二种情况就是引性没有被磕坏,炸药直接在装甲外面爆炸,这个时候就算是几百公斤的炸药在两三百毫米的装甲面前,估计也是炸不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到底有没有导弹的弹头是能击穿战列舰装甲的呢?当然有,那就是装有破甲弹头的导弹。破甲弹头的原理其实是和RPG是一样的,它并不是依靠动能进行穿甲,而是依靠化学能穿甲,说简单明白一点就是用高温高压的金属溶液将装甲烧穿。不过破甲弹对于坦克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因为坦克内部空间狭小人员就挤在里面,只要击伤坦克里面的乘员坦克就废了,相对于大型战舰来说空间非常大而且人员分散,哪怕破甲弹能击穿装甲,那也只不过在水线上烧穿了一个十几厘米的洞,基本无法命中军舰的要害,所以现在反舰导弹基本不用破甲弹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现代反舰导弹想要击穿厚重装甲的战列舰,其实是不可能的。不过这并不是说现代导弹技术达不到击穿战列舰装甲的能力,而是现代战舰几乎就没啥装甲,所以并不需要换装穿甲类的弹头,如果想要击穿战列舰装甲的话,其实也简单,那就换弹头呗,不过这又是另一个没对的话题了。至于洗甲板或者说攻顶这一类的,就不在本话题的讨论范围之内了。